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合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联合术式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有疗效确切、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八正散在PPH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给予八正散口服,1剂/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尿潴留、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中药方剂口服能降低PPH术后尿潴留、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微止痛如神汤外用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术后给予超微止痛如神汤坐浴,1剂/d;对照组66例术后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次/d。分别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止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止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中药方剂外用有止痛消肿作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对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L-37过表达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未经感染的HT-29细胞)、空载组(给予感染空载质粒的HT-29细胞)、LL-37过表达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AMPK抑制剂组[给予感染空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Dorsomorphin,Dor)]和联合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 Dor),每组6只。采用结肠癌HT-29细胞复制结肠癌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感染24 d后剥离肿瘤测量质量并计算抑瘤率,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LC3Ⅰ和LC3Ⅱ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AMPK、p-AMPK、mTOR及p-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LL-37过表达组小鼠结肠癌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升高(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载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升高(P<0.05)、抑瘤率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L-37过表达组比较,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抗菌肽LL-37能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进而抑制结肠癌HT-29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文献整理为基础,重点对古代本草专著中有镇痛作用的中草药进行收录,通过对古代医家用药经验的分析,梳理古代关于中草药镇痛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发展脉络,作出宏观评述,为止痛中药的研究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喷他佐辛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超前镇痛的效果,将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俞穴麻醉,治疗组术前10min予以喷他佐辛30mg肌肉注射,对照组术前10min予以生理盐水2ml肌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直肠牵拉反应情况、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术中直肠牵拉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2h、4h、8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喷他佐辛用于PPH超前镇痛,能安全有效地抑制术中直肠牵拉反应,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手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肛联合直肠黏膜分层交错多点缝扎术、50%葡葡糖双层注射术、肛门环缩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24例,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0.5~4年,治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1.6%,且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经肛门三联手术治疗直肠脱垂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易于推广和掌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2例混合痔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术后予间苯三酚4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安慰剂对照组予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分别观察2组用药后的止痛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2h、24h、48h3个观察时点止痛效果评分分别为1.15±0.43、4.67±2.47、3.15±2.65;对照组在术后12h、24h、48h3个观察时点止痛效果评分分别为3.85±2.59、6.68±1.88、4.99±0.26,治疗组术后48h内3个观察时点止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72h内索要镇痛剂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且能减少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在复杂性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给予康复新液纱布专科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换药,分别观察两组用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用于高位复杂肛瘘术后换药,能明显加快伤口愈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且能减少术后肛缘水肿、分泌物等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切断、分段齿状外剥内扎、肛门皮瓣整形三联手术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并对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肛缘愈合时间、肛门狭窄、术后尿潴留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断、分段齿状外剥内扎、肛门皮瓣整形三联手术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创面恢复快,无明显后遗症及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