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简称H37Rv株)和卡介苗菌株(简称BCG菌株)分别感染巨噬细胞后,各感染组巨噬细胞内铁蛋白(Fn)和铁转运蛋白(FPN)表达量及其时相性变化。方法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和BCG菌株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于感染后1、6、12、18、24 h,应用ELISA检测各组感染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n和FPN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感染巨噬细胞内Fn的表达量。结果不同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内Fn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感染1 h,正常对照组Fn的表达高于H37Rv组和BCG组;感染6 h,感染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12 h,H37Rv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8 h和24 h,H37Rv组>BCG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N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37Rv组、BCG组FPN的表达均呈现较低水平,为H37Rv组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感染菌,巨噬细胞是其寄生场所。巨噬细胞是机体内抗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和/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原呈递、免疫杀伤等作用;结核分枝杆菌则可通过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逃避巨噬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攻击。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免疫杀伤和免疫逃避机制,对研究宿主抗结核免疫机制以及设计新型结核病疫苗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措施和科学的护理。结果 收治妊高征患者46例,经过我们积极的治疗和处理,无1例发生重大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结论 面对重症患者,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使重危患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4.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导尿管选择不当、技术操作失误、尿管留置时间过长,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进而导致原发病病情复杂,延缓了病人身体的康复。因此,要正确认识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其扩散途径,在导尿管的选择、手术操作规范和细菌传入口的清洁卫生诸多方面,采取科学积极的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感染。另外,膀胱功能的恢复期要仔细观察,了解病史,针对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制订合理的应对方案,综合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强化治疗效果,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侯冬  李会芳  刘丹霞 《吉林医学》2014,(24):5482-54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组,单号为干预组(58例),双号为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哮喘知识专题讲座、用药技巧培训、呼吸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哮喘发作时自救能力、正确使用气雾剂的时间、出院后哮喘的复发率等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哮喘患者的自救能力,缩短了正确使用气雾剂的时间,降低了出院后哮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护理工作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旨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问卷,选择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或陪护亲属作为调查对象,由护理部派专人不定时到各病区随机发放调查表,无记名,当场回收问卷.结果 2年来共回收有效问卷1339份,患者平均满意率为98.5%,前10位不满意项目共286条,占总项目数的1.18%.结论 护理效果调查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指导依据,应切实做好护理效果调查工作,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ROS)是多种重要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中心,本文拟探讨运动源性的过氧化氢(H2O2)是否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方法:以大鼠急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模型,连续观察和分别测定对照组(C),运动中45min、90min1、20min 150min(分别以E45、E90、E120和E150组表示)及运动后恢复3h、6h、12h、18h和24h(分别以R3h、R6h、R12h、R18h和R24h组表示)各时间点骨骼肌组织中H2O2浓度,PGC-1α、NRF-1、Tfam、COX IV mRNA表达,PGC-1α、Tfam、COX IV和p38MAPK蛋白含量以及p38MAPK活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E45组骨骼肌H2O2浓度即开始呈现显著性增加,并持续到R6h组(均P<0.001);在R12h组出现短暂降低后,又持续显著性增加至R24h组(均P<0.001);2)E150和R3h组PGC-1α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和P<0.001);随后,R6h~R18h组PGC-1αmRNA表达降低(P>0.05),R24h组PGC-1α基因表达又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PGC-1α蛋白含量滞后于其基因表达,在R6h和R12h组中显著增加(均P<0.001);3)R3h~R12h组骨骼肌NRF-1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和P<0.001)。随后,NRF-1基因转录开始下降(P>0.05);4)除E150组外,从E90~R24h组的骨骼肌Tfam mRN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和P<0.001)。E45和E90组的Tfam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呈现短暂的显著增加(P<0.001),在E120组降低后又呈现显著性增加,直至R24h组(均P<0.001);5)E120组骨骼肌COX IV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恢复期R3h~R18h组呈显著性增加(均P<0.001)。运动中各组COX IV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未呈现显著增加,但恢复期各时间段COX IV蛋白水平均呈显著性增加(均P<0.001);6)骨骼肌p38 MAPK活性(磷酸化p38 MAPK)在E90~R6h组,R18h~R24h组呈显著性增加(分别P<0.05、P<0.01和P<0.001)。仅R3h组p38 MAPK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一次急性运动即可影响COX IV基因和蛋白表达,诱导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运动源性的H2O2可能通过先行激活p38MAPK磷酸化和继发诱导p38MAPK信号通路两个途径影响PGC-1α基因转录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下游信号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滴度的检测,以了解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了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2-琉基乙醇处理和给大鼠灌服吡喹酮的情况下,ELISA检测值的变化。蛄果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用2-ME处理后各时点采集的感染大鼠血清OD值均较不加处理者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服药结束后第3d大鼠血清IgG抗体ELISA检测值约为未服药组感染大鼠的2.2倍。结论以2-ME处理的血清及服用吡喹酮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阿托品试验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阿托品试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阿托品试验阴性,如期手术,痊愈出院;1例试验阳性,转科继续治疗;1例心搏、呼吸骤停者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经营养心肌、促进脑功能恢复等综合治疗87d后出院。结论 对需行阿托品试验的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阿托品剂量,阿托品试验前应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邹颖  刘丹霞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29-3131
概述了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对于投料药材甄别、炮制工艺优化、监控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制剂谱效结合、指导新药研发方面的应用,展望了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开发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