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典型病例 患者,女,7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4天”入院。患者4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最高38.6℃),伴周身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偶有黄黏痰,不易咳出,偶有胸闷、气短,否认胸痛、咯血。自服感冒冲剂和对乙酰氨基酚,症状无好转。  相似文献   
2.
提及植物的致敏性人们往往只会想到植物花粉。然而,植物叶、茎、根、种子及其果实等组织与植物花粉有着不可分割的生物学联系。这些非花粉组织成分复杂,其中不仅会有变应性蛋白成分,还存在一些低分子化合物。它们在花粉症、植物变应性接触皮炎以及某些职业性哮喘的发病中均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皮肤点刺和皮内试验、鼻粘膜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等体内、外实验方法对黄花蒿茎及叶非花粉植株浸液的变应原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在季节性呼吸道变态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18~55岁、停用各种治疗的缓解期鼻炎患者,在变应原、干冷空气等刺激因素诱发其症状急性发作时,采用鼻灌洗法收集鼻分泌物,然后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放射免疫及高压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析,测定灌洗液中组胺、激肽、TAME酯酶(N-α-tosyl-L-arginine methyl eaterase,甲苯磺酰精氨酸酯酶)、PGD_2及白细胞三烯等炎性介质。体内、外研究表明,组胺及其他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与变应原鼻激发试验的急性反应相关。并发现在初次鼻腔灌洗液中即含高水平的组胺,且与特应状态无关。用变应原作鼻粘膜激发试验时,变应性患者除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外,60%伴有灌洗液组胺水平增  相似文献   
5.
改良的人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是一种观察人嗜碱细胞对特异性变应原脱颗粒反应的简易方法。其步骤包括聚蔗糖——泛影葡胺浓缩嗜碱细胞,用阿尔新蓝特异性染色细胞浆内肝素颗粒,借助于血球计数板计数未脱粒细胞,以加入特异性变应原后染色细胞减少30%以上判定为阳性。本文以蒿属花粉作为特异性变应原,对50例由蒿属花粉过敏所致的典型秋季花粉症患者作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结果发现,在花粉症缓解期阳性率为72%,且其阳性率随蒿属花粉皮试反应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花粉症急性发作期阳性率为34%,明显低于缓解期。由此对“嗜碱细胞释放能力”这一重要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花粉症急性发作期嗜碱细胞在体内已经或正在和特异性变应原发生作用,此时如果嗜碱细胞在体外再和变应原接触时,由于其释放能力的限制,将处于相对的低反应状态。30例正常人的阴性反应结果则排除了蒿属花粉变应原的非特异性脱颗粒作用。本研究表明该方法在花粉变态反应研究中应用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气道反应性是指受外界非特异性刺激时气道狭窄的程度,以引起第一秒用力肺呼气量(FEV_1)下降20%所用激发物剂量来表示,简称为PD_(20)FEV_1可通过用手工操作的喷雾器进行测定。以FEV_1下降百分比和所用激发物(组织胺或乙酸甲胆硷)剂量的对数值制成剂量反应曲线,PD_(20)FEV_1值即可从此曲线中查得。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某些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过  相似文献   
7.
在澳大利亚,变态反应性疾患是病人最常见的求医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为23.2%。轻症病人最初往往自己购买抗组胺药,滴鼻剂和/或鼻喷雾剂治疗。严重病例或为科研需要才转给变态反应专科或其他专科,如呼吸内科医生或耳鼻喉科医生。目前澳大利亚仍很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变态反应专业人员。仅在一些大城市的主要医院设有变态反应门诊。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在取得基本的医学学位之后还  相似文献   
8.
变应原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提高特异性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同国家对变应原标准化的要求可能不同.例如.一方面可用一种特异的方法标定变应原浸液的效价,另一方面亦可测定该浸液中某些已知变应原分子的含量,或两者兼顾.另外.还可测定某些变应原分子的最低耐受量或最高含量以及所含各特异性组分之间的比率.另一个敏感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变应原的活性单位.最近有人建议用相应组胺释放量或皮肤试验反应强度等体内试验或体外测定相应特异性IgE抗体来确定活性单位.但这些方法都依赖于所选择的病人,某一种或几种变应原成分的绝对含量,或仅仅是一种入为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取6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SHR-C(对照组)、SHR-M(高蛋氨酸组)和SHR-T(治疗组),每组20只。SHR-C普通饲料喂养,SHR-M给予2 mg/(kg·d)高蛋氨酸饮食。SHR-T组前8周给予2 mg/(kg·d)高蛋氨酸饮食,第9周开始给予叶酸4 mg/(kg·d)、维生素B12(VB12)0.09 mg/(kg·d)、维生素B6(VB6)0.09 mg/(kg·d)灌胃治疗。分别于第0、8、16周检测3组大鼠的体质量、收缩压(SBP)和血浆Hcy浓度。分别于第8、16周用ELISA测血浆中的IL-17和IL-10,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脑组织中IL-17和IL-10。第16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IL-17和IL-10表达情况。结果:第8周,SHR-M和SHR-T的体质量显著低于SHR-C,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SHR-T,血浆IL-17浓度显著高于SHR-C,血浆IL-10浓度显著低于SHR-C,脑组织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R-C(均P<0.05);SHR-M和SHR-T各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6周,经治疗后SHR-T组的体质量升高、血浆Hcy浓度下降,与SHR-M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HR-T组的血浆IL-17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与SHR-M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HR-T组脑组织I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R-M组,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R-M组(P>0.05);SHR-M的脑组织IL-17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SHR-C和SHR-T,IL-10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SHR-C和SHR-T。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促进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脑组织病变的发生,下调免疫反应后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ҽѧ������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扼要介绍美国老年医学的新理念与医疗模式,前者包括从传统的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疗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后者包括老年病房、髋部骨折专诊、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以及退休养老社区连续性医疗保健服务。最后提及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