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冯洪涛  李红普 《重庆医学》2016,(36):5170-51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生风险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于该院内分泌科和血管外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合并ASO组(ASO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采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计算,采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测定踝肱比(ABI),测量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BP)。结果ASO组胰岛素抵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M组(P<0.05),ASO组HOMA‐IR和BP明显高于DM组,而ASO组ABI值则明显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SO组中,随着HOMA‐IR的升高,BP进一步上升,而ABI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这3个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表明HOMA‐IR与ABI值呈负相关(r=-0.231,P=0.035),和BP值呈正相关(P<0.05),而与BMI值无关联性(r=0.154,P=0.177)。结论胰岛素抵抗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ASO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今后预判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经前额纵裂入路的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8例成人尸头,取经前额纵裂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程观察。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手术22例。结果通过显微镜及不同角度内镜,能够观察到鞍区和第三脑室结构。22例中,动脉瘤5例均成功夹闭,肿瘤全切13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经前额纵裂入路对鞍区及第三脑室前部暴露良好,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是切除鞍区和第三脑室前部肿瘤的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听神经瘤等手术中.本文就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60例,根据随机方法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PRP处理,B组以碘伏敷料换药。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分泌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创面愈合率为93. 33%,高于B组的73. 33%(P <0. 05);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P <0. 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低于B组的20. 00%(P <0. 05)。A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 <0. 01)。结论相较于常规换药、包扎处理,利用PRP能促进慢性创面愈合,抗炎抑菌,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1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63例,接受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患者52例,接受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优于胞二磷胆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经翼点入路神经内镜下颅底Willis环前循环血管结构的解剖特点,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镜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对8具红色乳胶颈内动脉灌注的头颈部标本Willis环前部动脉及其穿支在内镜下解剖观测.经翼点入路开颅行内镜辅助显微镜夹闭动脉瘤治疗颈内动脉瘤患者68例.结果:通过不同角度内镜及解剖间隙,能够观察到前循环血管和穿支;68例患者中,治愈49例、好转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内镜可以多角度全景式观察Willis环结构,临床应用可以在微距牵拉的前提下充分了解载瘤血管结构,为安全有效地夹闭动脉瘤提供保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眶上锁孔入路内镜辅助显微镜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特点,探讨其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成人尸头,取眶上锁孔入路,在手术显微镜和内镜下观察鞍区和鞍旁区,观察和测量其内容及比邻关系.结果:测量颧突至同侧及对侧视神经管颅口、同侧及对侧前床突尖、同侧及对侧后床突尖的距离.额骨颧突内板到同侧前床突的距离最短,为(5.96±0.22)cm;到对侧后床突尖距离最长,为(8.11±0.28)cm.额骨颧突内板与同侧后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最小,为(32.58±3.44)°,与对侧前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最大,为 (50.33±3.44)°.通过不同角度内镜及解剖间隙,能够观察到鞍区结构,前循环血管各部.结论:该入路可作为鞍区和鞍旁区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经终板第三脑室造瘘、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常用手术入路,熟悉入路中各结构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距离对术中定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内镜辅助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经DSA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的发展在经历了传统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后,现已迈入微创神经外科发展阶段。“锁孔”技术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