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后创面修复情况。方法18例烧伤总面积50%以上,Ⅲ°烧伤20%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例患者Ⅲ°烧伤创面早期切痂,15个关节功能部位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固定;面积200~600cm2,在异体皮的真皮面上均匀涂布备好的微粒皮,覆盖于脱细胞真皮基质上,同一肢体其余创面常规用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移植缝合包扎固定。对照组:9例12个肢体传统微粒皮移植对照观察16个关节,面积200~600cm2,微粒皮与创面比例为1∶8~13。结果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微粒皮混合移植皮肤成活率92%,对照组成活率94%,随访3~17个月治疗组皮肤弹性及色泽好、瘢痕轻、耐磨,关节活动度等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微粒皮移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屈指肌腱损伤58例术后康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屈指肌腱损伤方法。方法:缝合后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及相应理疗。结果:58例中48 例效果良好,5 例满意。结论: 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应早期主动—被动活动加之物理疗法,是减轻肌腱粘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在前臂设计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逆行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深度烧伤创面19例。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远端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经2~2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混悬液治疗特殊部位烧伤的效果。方法将7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清创后治疗组外用磺胺嘧啶银与bFGF混悬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暴露疗法。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浅Ⅱ度烧伤为(9±1.67)d,深Ⅱ度烧伤为(16±1.79)d;对照组浅Ⅱ度烧伤为(11±1.11)d,深Ⅱ度烧伤为(20±1.7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与bFGF混悬液能够促进特殊部位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屈指肌腱损伤58例术后康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屈指肌腱损伤方法。方法:缝合后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及相应理疗。结果:58例中48例效果良好,5例满意。结论: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应早期主动~被动活动加之物理疗法.是减轻肌腱粘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石蜡油混悬液在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46例重度烧伤后期存在残余创面[1]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创面采用1次/2天换药方式处理;对照组换药时用聚维酮碘(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及生理盐水清洗消毒,治疗组换药时用酒精和轻质液状石蜡油混悬液清洗创面代替上述清洗消毒措施;记录本治疗开始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创面愈合率;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2]记录每次换药时疼痛值;分别记录7天、14天、21天及28天创面分泌物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14天后角化皮基本清除,对照组病程中角化皮均存在,治疗组7天、14天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1天、28天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换药时疼痛值记录统计无明显差异。结论用酒精石蜡油混悬液清洗创面代替常规清洗消毒能加速角化皮清除,更有效清洁创面,促进引流,降低创面菌落数,从而明显促进残余创面愈合,治疗未明显增加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供皮区取皮方法,使供皮区缺损能够直接缝合修复。方法治疗组采用滚轴刀切取中厚或薄中厚皮片,供皮面积超过受皮面积的20%-40%,供皮片的远端不离断,剪取所需植皮片,将游离端与进刀侧拉拢缝合修复供皮创面。对照组采用供皮区切取中厚皮片,常规治疗,自然愈合。结果供皮区缺损能够直接缝合,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供皮区创面(P〈0.05),且瘢痕增生程度对照组较轻。结论植皮修复小面积皮肤缺损时,即时修复供皮法是一种很实用的取皮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后创面修复情况。方法将18例烧伤总面积50%TBSA以上,Ⅲ度烧伤面积20%,TBSA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例患者Ⅲ度烧伤创面早期切痂,15个关节部位采用38块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固定,在异体皮的真皮面上均匀涂布备好的微粒皮,覆盖于脱细胞真皮基质上,同一肢体其余创面常规用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移植缝合包扎固定。对照组:9例12个肢体使用传统微粒皮移植,观察16个关节部位,微粒皮与创面比例为1:13.1:8。结果治疗组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微粒皮混合移植皮肤成活率为92%,对照组微粒皮成活率94%。随访3—17个月,治疗组残余创面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50%,有显著性差异。皮肤弹性、关节活动度等愈合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微粒皮移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