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亚系u-PAR基因与蛋白质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与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侵袭能力相关的靶分子,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单克隆细胞株,并应用单层细胞侵袭等实验鉴定各亚系的体外侵袭能力;借助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5株侵袭能力不同的PC-3M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表达。结果显示,高侵袭亚系-u-PAR基因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低侵袭亚系,提示;PC-3M亚系u-PAR的高表达与其较强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而u-PAR可能是抑制高侵袭亚系侵袭效应的一个重要靶分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特异封闭PC-3M高侵袭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表达,观察其对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应用RT-PCR获得u-PAR的cDNA片段,反向插入pcDNA3质粒载体中,构建u-PAR反义核酸载体并导入高侵袭亚系中;借助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细胞u-PAR的表达。 结果:u-PAR反义核酸载体转染株的u-PAR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53%和73%,同时其体外侵袭能力亦明显降低,抑制率为79%。 结论: u-PAR反义核酸在PC-3M高侵袭亚系中发挥了特异封闭作用,为进一步观察u-PAR反义核酸抑制高侵袭前列腺癌细胞亚系的侵袭效应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研究与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侵袭能力相关的靶分子。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单克隆细胞株,并应用单层细胞侵袭等实验鉴定各亚系的体外侵袭能力;借助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5株侵袭能力不同的PC-3M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表达。结果 高侵袭亚系u-PAR基因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低侵袭亚系。结论 PC-3M亚系u-PAR的高表达与其较强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而u-PAR可能是抑制高侵袭亚系侵袭效应的一个重要靶分子。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巨噬细胞胞内脂质堆积的影响,采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β极低密度脂蛋白温育后巨噬细胞内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信号途径关键激酶的抑制剂,观察各信号途径对受体调控的阻断效应,测定胞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观察泡沫细胞的形成。结果发现,β极低密度脂蛋白以蛋白激酶C依赖的方式激活巨噬细胞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显著阻断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转录的效应,而P38抑制剂和蛋白激酶C激动剂对G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无明显影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可抑制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上述结果表明,蛋白激酶C依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级联可能是介导8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特异地抑制此信号途径可抑制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胞内脂质堆积。  相似文献   
6.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温育24小时和48小时后,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明显高于无细胞对照组,琼脂糖电泳速度也加快,两者一致。结果说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可以氧化修饰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体外用Cu~(2+)修饰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明显增加,琼脂糖凝股电泳速度加快。比较正常的VLDL(n—VLDL)及Cu~(2+)氧化的VLDL(Ox—VLDL)对内皮细胞粘附单核细胞的影响时,发现在所用各种浓度下,Ox—VLDL单核细胞的粘附率比n—VLDL组大得多(P<0.0001),说明VLDL被氧化后明显增加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7.
冯友梅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6):1217-1218
很陡然地,裘老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所有敬重和爱戴他的人们.全校师生扼腕泪洒,中外医学界悲痛叹息. 作为同济的一名学子,裘老对我个人一生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977年,我考取了武汉医学院医疗系.那时候,我所知道的裘老,是一位大家口口相传、可以用手术刀划破两层纸,第三层却完好无损的神奇医生.  相似文献   
8.
陈娟  冯友梅  汪义鹏  周洁  王建枝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208-210,i0002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之一是由过度磷酸化的细胞骨架蛋白(如6,神经细丝)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可催化6蛋白的磷酸化,但神经细丝是否可被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磷酸化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目的:在细胞水平观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过度表达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材料:实验于2001—02/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实验室完成。观察对象为培养的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细胞。方法:培养N2a细胞,分为2组,一组为转染组,一组为未转染组。转染组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基因转入N2a细胞株中,并建立稳定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的N2a/cdk-5细胞株,免疫沉淀法及酶活性测定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活性,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它的表达和神经细丝的磷酸化状态。主要观察指标:两组细胞内神经细丝磷酸化的程度。结果:在N2a细胞株转染组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表达增加,并使抗体SMI31显色增强,SMI32显色减弱,提示神经细丝被过度磷酸化。与此同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酶活性较未转染组提高3.5倍。结论:提示细胞水平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过度表达会导致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过度激活和神经细丝过度磷酸化,而过度磷酸化的神经细丝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OxidativlyModified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EnhancesMonocyteAdhesiontoEndothelialCellsFENGYou-mei(冯友梅);ZHANGZhi-bing(张志兵);WANG...  相似文献   
10.
美国医师薪酬支付方式改革的几种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在联邦医疗保险体系中实行的不同薪酬支付方式(按绩效支付、按治疗事件支付、责任性医疗组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及美国薪酬体系改革几种模式的介绍,了解各种支付方法改革的目的、形式和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