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2008年1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单一用药占92%,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74%在术前0.5~2 h内给药,平均疗程6.1±2.4 d;平均抗菌药费349.84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5.1%。[结论]该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给药途径与给药时机较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广西各级中医医院手卫生设施配备现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 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设计调查表,实地调查广西89所中医医院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结果 广西各级中医医院在重点科室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和手消毒剂的配置上,总体情况较好,但在干手设施配置上仍比较薄弱.重点科室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置洗手液和手消毒剂的医院分别占93.3%、100.0%和100.0%,使用干手纸巾作为干手设施的医院仅占41.6%.不同级别的医院手卫生设施在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广西各级中医医院在手卫生设施建设方面已得到逐步重视,但仍需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某院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污染状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消毒和冲洗方法对DUWL进行处理,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监测常态工作下DUWL水样132份,合格率为24.24%,菌落总数中位值为595 cfu/ml;使用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后即时和1 d(24 h)检测水样菌落数中位值均为0 cfu/ml,与消毒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7、14 d水样菌落数中位值分别为190 cfu/ml、445 cfu/ml、430 cfu/ml、450 cfu/ml,与消毒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态工作下DUWL存在污染,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可有效控制污染;建议应从口腔综合治疗台的生产、材料选择、安装、使用等环节制定防控感染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因素,为制订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选定调查日的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869例,现患率为2.53%,高发科室为ICU科(18.18%)、肿瘤内科(10.81%),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31.81%)、泌尿道(22.72%)、腹部和消化系统(13.63%);大肠埃希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糖尿病、肿瘤、留置尿管等是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32.45%。结论加强对高危科室目标监测,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控意识,加强对感染相关因素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院新建院区的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和多药耐药菌病例电子监测系统收集医院新建院区2017年7月-2017年12月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病例的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及菌种构成、感染高危科室、感染部位构成等指标,采取组织培训、建章立制、前瞻监控等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7 322例次,发生医院感染病例70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96%,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43%;医院感染发生科室以重症医学科2例次为主,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32例次占45.71%为主,其次是泌尿道感染16例次占22.86%;多药耐药菌检出97株,医院感染占18.56%,社区感染占51.55%;ESBL大肠埃希菌占31.96%,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占26.8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4.43%。结论早期干预,规范设计医院建筑布局流程,系统培训各类人员,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前瞻监测微生物信息,及时指导临床防控工作,可加快新建院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进程,有效降低新建院区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中医医院2009年、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在选定调查日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0年调查住院患者分剐为1089例、1260例,现患率分剐为2.02%和3.10%,ICU科、神经外科均为高发科室;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为主;肿瘤、静脉输液、侵入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抗茵药物当天使用率分别为30.58%(333/1089)、31.5%(397/1260)。[结论]应加强对高危科室目标监测,进一步规范抗茵药物的使用,提高经血传播疾病防控意识,加强对感染相关因素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采用表格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工作效果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评范畴。结果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明显提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医院感染发病率有效降低,手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趋合理,2008-2010年医院感染率平均为2.5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60%,ICU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量分别为49.42、23.18ml/床日。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可以全面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与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手术情况、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涉及6类22种抗菌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占71.98%,以第2、3代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咪唑类为主.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8±2.3)d;住院时间2~16d,平均4.81d.用药合理性评价:药物选择、给药剂量及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率仅为31.40%、19.81%和22.71%,给药时机、术前给药地点、给药途径、病程记录有用药分析等合理率较高.平均抗菌药费为731.62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8.23%.结论 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机、给药地点及给药途径较合理,但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单病种质量控制进行干预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调查某院3个单病种医疗费用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调查手术病例566例,干预组314例,非干预组252例,干预组平均费用比非干预组下降,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等多项指标的合理率干预后显著提高,腹股沟疝手术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7.14%升至83.08%;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33.33%升至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降低单病种费用有一定作用,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仍不足,单病种质量管理需引入多元化的先进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手术情况、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涉及6类22种抗菌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占71.98%,以第2、3代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咪唑类为主。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8±2.3)d;住院时间2~16d,平均4.81d。用药合理性评价:药物选择、给药剂量及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率仅为31.40%、19.81%和22.71%,给药时机、术前给药地点、给药途径、病程记录有用药分析等合理率较高。平均抗菌药费为731.62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8.23%。结论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机、给药地点及给药途径较合理,但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