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面检索1982—2012年间公开发表在国内杂志上关于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相关文献,收集文献所报道的关于中药外用治疗和西药治疗婴儿湿疹的总人数及有效人数。使用State11.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计算效应指标RR值,以比较中药外用治疗相对于西药治疗的优势。结果:合并计算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总例数为2280例,有效2179例,有效率95.75%,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的有效率80.75%;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优势是西药治疗的1.11倍(95%置信区间1.05—1.19)。结论:中药外用治疗可有效改善婴儿湿疹,较西药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科康复病区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康复病区的140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该组患儿中出现院内感染289例,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和口腔感染;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1岁;发病率最高的住院时间为>7 d;发病率最高的月份为8月份,其次为7月份。病原菌主要以卡他布兰汉菌、口腔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儿科康复区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发病的部位、季节特点以及致病菌开展综合性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强化小儿神经康复科消毒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大方面的措施。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和营养,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干预治疗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图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等中文数据库(1999~2009),全面搜集有关中药内服治疗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中药治疗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handbook5.0提供的标准,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结果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经临床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得出中药内服治疗湿疹有明显的疗效且优于对照组。结论由于中药内服治疗湿疹的随机对照研究开展较少,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故中药治疗湿疹的有效性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脑瘫患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初步探索合理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小儿神经康复科患儿的年龄、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住院时间、病原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部位。从发病情况来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0.4~0.6岁、1~10岁的患儿在同龄住院患儿中的比重均〉10%;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中,0.4~3岁患儿较多,在同龄住院患儿中的比重〉10%;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种是口腔链球菌(33.99%)、卡他布兰汉菌(29.25%)、肺炎克雷伯菌(11.86%);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菌种主要是口腔链球菌(31.09%),卡他布兰汉菌(28.57%),大肠埃希菌(10.08%)。结论:防治呼吸道感染、重视病原菌培养、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对降低脑瘫患儿院内感染率十分重要,尤其要重点防治一些年龄段的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公立医院就诊儿童手足口病暴露感染的风险。方法对医院内儿科门诊、输液区、接种门诊等儿童密集区域的外环境进行涂抹采样,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人肠道病毒等手足口病感染常见分型,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医院外环境肠道病毒平均污染率达27.80%,EV 71、Cox A16、Cox A6均未检出;区级医院的检出率(34.81%)高于镇级医院(15.79%),两者肠道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7,P0.001);儿科门诊、输液区、接种门诊外环境肠道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6,P0.001),接种门诊检出率最低;不同类型标本的肠道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14,P=0.007),其中诊室内物体表面的检出率最高,为40.48%,其次是候诊椅和厕所接触式水龙头,检出率分别为33.57%和33.33%;独立建筑的接种门诊肠道病毒病毒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非独立建筑接种门诊的17.07%(χ~2=6.264,P=0.014)。结论儿童暴露于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建议医院改进软硬件设施,科学设置接种门诊,降低院内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保护手足口病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11年7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正常分娩的病例906例分为试验组A和对照组B,试验组手术后当天起加用抗生素治疗2天,对照组常规消毒、侧切、缝合及术后护理。比较两组会阴侧切术后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率及住院天数无差异。结论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率,减轻切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应控制使用,采取相应综合性措施,提高缝合技术,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强和完善院科两级消毒隔离质控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两级消毒隔离质控质量的统一。方法对本院2008年院科两级消毒隔离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寻找两级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加强院科两级消毒隔离质控的方法并实施。比较加强和完善院科两级消毒隔离质控方法前后,院科两级消毒隔离质控质量的差异,内容包括人员管理、无菌技术管理、环境管理、污物管理4方面。结果加强和完善院科两级消毒隔离质控方法后,院科两级消毒隔离质控结果一致性较好,在无菌操作、环境管理、人员管理、污物管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两级质控支持系统,加强对质控员的培训,提高科室的自我质控水平和改进质控检查方法,对提高两级消毒隔离质控结果一致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并为建立肠道病毒监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2010年6月至12月手足口病哨点检测轻症及重症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哨点监测中的轻症病例随机采集5份粪便样本,重症病例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再取患儿的粪便样本,送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进行检测。结果:每月哨点监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轻症病例中以肠道病毒(EV)为主,占65.71%,其中EV71占40.0%;重症病例中EV71病毒检出率较高,占97.44%(含1死亡病例),重症病例集中出现在6—8月,平均年龄3.05±1.13岁,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的儿童,占87.18%,男女病例比例是2.9:1。结论:EV71是2010年下半年佛山市南海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茵,也是引起手足口病死亡和重症病例的主要毒株类型,重症病例好发于0~3岁的男性儿童,集中出现在夏季及初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真菌颗粒剂内服配合香莲外洗液外用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法设计,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抗真菌颗粒剂内服及香莲外洗液外用,对照组单用香莲外洗液外用;2周为1个疗程;分别治疗2个疗程,对停药时及停药2周后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疗效评价的结论建立在ITT意图治疗分析的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其在停药两周时其临床疗效、真菌学清除率、综合疗效以及皮损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1例发生局部皮肤红肿,发生率为3.57%。结论:抗真菌颗粒剂内服配合香莲外洗液外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