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先国  储洁 《安徽医学》1994,15(4):49-50
<正> 临床目前测定血红蛋白(Hb)采用氰化血红蛋白法。我科用XF-1型血红蛋白仪并用生理盐水滴加溶血素代替文齐氏液测定Hb。现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仪器:XF-1型血红蛋白测定仪(南京半导总厂生产)721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生理盐水、文齐氏液和溶血素。  相似文献   
2.
储洁 《哈尔滨医药》2011,31(1):34-35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国内外医学界对此高度关注。医学研究已确认,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较,对孕妇和孩子健康都不利。现就剖宫产增加的原因,结合我科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在保证母婴平安的前提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及其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46株变形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产AmpC酶情况。方法药敏检测采用M-H肉汤微量稀释法,对头孢西丁耐药株以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其产AmpC酶情况。PCR法检测AmpC基因型别,并进行了DNA测序分析。结果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和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80%。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出单产AmpC酶奇异变形杆菌2株,检出率为1.4%(2/146)。DNA测序结果发现,2株变形杆菌所产AmpC酶均为CMY-2,基因序列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EF534292。结论在变形杆菌中发现2株携带AmpC酶,其基因型为cmy-2。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和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储洁  金先彬 《安徽医学》2004,25(2):141-142
目的 检测肝硬化患者的止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 ,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肝硬化患者止凝血指标 ,用XE -2 10 0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T、PT(INR)、APTT、TT、Fbg、PLT、MPV和PC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肝硬化患者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进行PLT和MPV检测 ,结合止凝血指标的测定 ,对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和出血倾向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999~2002年某医院大肠埃希菌耐药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9年2月~2002年7月间某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 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ESBLs检测采用纸片确证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 336株,以尿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为68.1%;1999~2002年大肠埃希菌ESBLS的发生率分别为17.6%、24.5%、28.7%、26.7%.4年来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且从1999年的76%和54%,到2002年的93%和80%,呈逐渐上升趋势;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低于45%.结论 4年来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对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治疗可选用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变形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用PCR检测对146株变形杆菌的qnr基因.药敏试验用M-H肉汤微量稀释法.结果 146株变形杆菌中有3株检出qnr基因:分别为qnrA、qnrB2、qnrS1,其中有1株同时携带qnrB2和qnrS1.qnrB2在第259位碱基发生C→A(精氨酸→丝氨酸)突变,3种qnr基因序列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EF488761,EF488762,EF501989.3株qnr基因阳性株中2株为产ESBLs菌株.结论 qnr基因在变形杆菌中的携带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相关指标的测定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科技发展,新仪器和新参数的临床应用[1],不但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更为客观的数据.因肝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NP)和外周血炎症介质对心力衰竭(HF)并发肺部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将82例HF患者依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39)和未感染组(n=43),另选取同期体检15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三组血清BNP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感染组血清BNP与CRP、PCT水平的相关性,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HF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BNP、CRP、PCT高于未感染组和健康组(P<0.05),且未感染组高于健康组(P<0.05).感染组血清BNP与CRP、PCT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BNP、CRP、PCT诊断HF并发肺部感染敏感性分别为73.25%、66.47%、82.51%,特异性分别为65.38%、78.25%、75.36%.结论:HF并发肺部感染与血清BNP、CRP、PCT水平密切相关,加强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HF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探究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04月至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放射免疫法测定,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对比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符合率、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球蛋白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0月至12月,我县开展了分层抽样白内障盲人调查及设点进行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县按地理位置分为山区、库区、畈区三大区域,行政划分为26个乡镇,我们在三个区域中各选择3个乡镇,共九个乡镇为调查点,每个点随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