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入侵结核杆菌数量、毒力与宿主防御反应的抗衡决定结核病的转归.其中,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中的运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该类药物除具有一般抗菌作用外,尚可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影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活性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使其有望在新的作用途径开辟抗结核治疗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失眠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围术期失眠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者的失眠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上述因素与失眠的关系。结果:1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失眠者为118例,失眠率为73.75%,不同性别者的失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者的失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失眠的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失眠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给予充分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EA)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及定植表达差异的临床价值。方法 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P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组,PA咽部定植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取肺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部炎症情况。结果①细菌培养结果:模型组在接种后肺组织PA菌落数明显升高;定植组咽拭子培养见大量PA生长;定植组及对照组肺组织未见PA菌生长;②模型组血清IL-6、IL-8、IFN-γ、TNF-α表达在接种后第3、7、11天均明显高于定植组及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细胞因子IL-6、IL-8、IFN-γ、TNF-α检测有助于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麻有创机械通气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和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不需立即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和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灌洗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NIPPV);灌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全麻有创机械通气下行BAL.分析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4小时、第4天动脉血气变化及两组在治疗前和第4天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常规变化、治疗第7天两组X线胸片变化,并比较两组痰培养阳性率、持续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后4小时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两组治疗第4天均较治疗后44,时改善(P<0.01或P<0.05);灌洗组治疗后4小时和第4天血气指标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 ).第4天灌洗组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率、血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灌洗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观察第7天X线示胸片炎性病灶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灌洗组持续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住院时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不需立即行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和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全麻有创机械通气下行BAL治疗较安全,能迅速改善呼吸衰竭、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减少持续有创机械通气需要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入侵结核杆菌数量、毒力与宿主防御反应的抗衡决定结核病的转归.其中,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中的运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该类药物除具有一般抗菌作用外,尚可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影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活性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使其有望在新的作用途径开辟抗结核治疗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入侵结核杆菌数量、毒力与宿主防御反应的抗衡决定结核病的转归.其中,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中的运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该类药物除具有一般抗菌作用外,尚可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影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活性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使其有望在新的作用途径开辟抗结核治疗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甘露聚糖肽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盲法对比研究.观察组采用甘露聚糖肽2 ml(5 mg)每日注射+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 ml每日注射+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胸穿后取胸水使用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4(IL-4)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5d、10 d后胸水INF-γ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露聚糖肽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的免疫细胞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血液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外毒素(paeruginosa exotoxin A,PEA)检测在PA感染与定植鉴别中的价值。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180只,经地塞米松抑制免疫预处理后,随机分为感染组(气管内注入0.4 ml铜绿假单胞菌混悬液)、定植组(经咽部滴入铜绿假单胞菌混悬液0.2 ml)、对照组(气管内注入0.4 ml生理盐水)。各组按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3 D组、7 D组、11 D组,分别于接种后第3、7、11 d随机抽取各组20只大鼠,心脏采血法处死,无菌取出肺组织并抽取血样。左肺组织匀浆行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并计数菌落;右肺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收集血液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EA DNA及ELISA法检测IL-6、IL-8、IFN-γ、TNF-α。结果:定植组、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均未见PA菌生长及明显炎症反应,定植组各时间点咽拭子培养见PA菌生长(其菌落计数均>105 cfu/ml),感染组大鼠肺组织匀浆各时间点均可见PA菌生长(其菌落计数均>104 cfu/ml)及明显炎症反应,其中以第3 d最为明显,至第7、11天有所下降。各时间点感染组大鼠血液PEA DNA及IL-6、IL-8、IFN-γ、TNF-α表达均有升高,与定植组及对照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定植组及对照组大鼠血液PEA DNA及IL-6、IL-8、IFN-γ、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组大鼠血液PEA DNA及IL-6、IL-8、IFN-γ、TNF-α表达检测以第3 d最为显著。结论:血液PEA DNA检测对鉴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有一定价值,其表达水平高低与大鼠肺组织PA菌菌落计数及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正相关,推测PEA DNA可能反映肺部感染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EA)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及定植表达差异的临床价值。方法 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P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组,PA咽部定植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PA感染与定植中血液PEA变化。结果肺组织结构正常,定植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模型组出现了明显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聚集的炎症表现。模型组血液PEA DNA表达在接种后第3、7、11天均明显高于定植组,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检测有助于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的鉴别诊断,且可预测肺部炎症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入侵结核杆菌数量、毒力与宿主防御反应的抗衡决定结核病的转归.其中,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中的运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该类药物除具有一般抗菌作用外,尚可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影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活性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使其有望在新的作用途径开辟抗结核治疗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