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9-[2-(膦酰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阿德福韦是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非环核苷膦酸类化合物,其双特戊酰氧甲基酯前药阿德福韦二吡呋酯(ade-fovir dipivoxil)是Gilead Sciences公司研制的继拉米呋啶后FDA批准的第2个小分子抗HBV药物[1].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与合成具有分子靶向性、低毒高效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吡咯三嗪.方法:以羟胺磺酸和2-吡咯甲醛为原料合成2,4-二氯吡咯[2.1-f][1.2.4]三嗪,然后进一步胺化、催化氢化得到11个吡咯三嗪类衍生物.结果: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与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结论:合成了11个抗肿瘤吡咯三嗪类激酶抑制剂,该合成方法可靠、质量可控,能用于抗肿瘤吡咯三嗪类激酶抑制剂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与较高血浆稳定性的抗HBV前药——阿德福韦膦酸双L-异亮氨酸乙酯(YF-6).方法:以三-(异丙氧基)磷为反应起始原料,通过与2-氯乙基氯甲基醚经Arbuzov重排得到二异丙基(2-氯乙氧基)甲基膦酸酯(1),而后(1)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经五氯化磷及三氯氧磷处理得到2-氯乙氧甲基二膦酰氯(2),(2)再与N-Boc L-异亮氨酸羟乙基酯缩合得到双N-Boc L-异亮氨酸-2-氯乙氧甲基膦酸乙酯(3),所得物在Cs2CO3/DMF条件下与腺嘌呤缩合得到阿德福韦膦酸双N-Boc L-异亮氨酸乙酯(4),后者经15% HCl/dioxane脱去Boc保护基得到目标化合物(YF-6),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鉴定.结果:根据探寻到的目标化合物合成的路线,获得了目标化合物(YF-6),且收率较高,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与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结论:该合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非甾体抗炎药羧酸酯衍生物阿德福韦单硫代L-氨基酸酯的肾细胞毒性及抗HBV活性.方法 采用HK-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从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和增殖活性及细胞结构损伤检测几方面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肾细胞毒性;采用HepG2.2.15细胞株,从细胞毒性与HBV-DNA抑制率方面评价了目标化合物抗HBV的作用效果.结果 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抗HBV的活性,其中,5a、5c、5e活性较强(EC50为22.73 ~ 29.72 μmol·L-1);化合物5c、5d作用24、48 h后对HK-2细胞产生的形态学改变、细胞毒性(IC50>1 mmol·L-1)及不同浓度下LDH释放率均明显优于阳性对照Adefovir dipivoxil作用细胞24、48 h后的形态学、细胞毒性(827.18、446.99 μmol·L-1)及LDH释放率.结论 设计的化合物5c、5d具有抗病毒活性及较低的肾细胞毒性,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具有肝靶向性的阿德福韦酯衍生物,以阿德福韦双L-氨基酸酯为先导化合物,利用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特性,采用骈合原理设计合成了10个阿德福韦单L-(硫代)氨基酸酯,单胆酸酯衍生物(6a~6j),其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ESI-MS,ESI-HRMS确证。采用HepG 2.2.15细胞株研究化合物的抗HBV活性,挑选其中抗病毒活性好且选择性指数较高的化合物6c(EC50 0.92 μmol/L,SI 512.63)进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从给药15 min到12 h的各个时间点上,化合物6c在肝中的含量均比其他脏器中高,在肾中含量均比其他脏器低,且肝中含量在各时间点上均高于阳性对照阿德福韦,肾中含量均低于阳性对照。以上结果提示化合物6c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且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并降低了在肾中的蓄积,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考察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阿德福韦单L-硫代异亮氨酸乙酯、去氧胆酸丙酯(Q3-I2)的稳定性及体外代谢产物,将Q3-I2和对照药阿德福韦酯与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鼠空白血浆和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UPLC-MS/MS和UPLC-QTOF-MS分别测定各孵育体系中的化合物剩余质量浓度和肝微粒体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底物消除法计算半衰期和清除率。化合物Q3-I2在胃肠道中稳定,延长了血浆、肝微粒体半衰期,同时能降解出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通过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共检测到8种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水解、氧化、乙酰化、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2 h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爬出血管段进行贴壁生长,34 d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呈阳性,可见细胞胞质呈棕色,阳性细胞占99%以上。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地分离并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血脑屏障的建立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及较好理化性质的灯盏乙素苷元4'-L-氨基酸酯衍生物.方法:以灯盏乙素苷元与N-Boc L-氨基酸为原料,在偶联剂DCC/DMAP的作用下缩合制备6,7-二苯缩酮保护灯盏乙素苷元4'-N-Boc L-氨基酸酯(4 a~4 c),后者经过酰氯/甲醇体系脱保护基,获得目标化合物灯盏...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方法:以灯盏乙素苷元与2-溴乙醇为原料,在偶联剂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稀-7(DBU)的作用下制备6,7-二苯缩酮保护灯盏乙素苷元4'-羟乙基醚(4a~4c),后者与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酰氯在以4(A)分子筛(MS)为脱水剂条件下缩合制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模型并对其药物研究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测定跨细胞膜电阻(TEER)、荧光素通透量及碱性磷酸酶(AKP)评价Caco-2细胞模型,用MTT法考察HBSS缓冲液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条件下对Caco-2细胞的毒性。结果:各项指标的测定值符合要求,表明本实验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的完整性、紧密性和通透性良好;进行药物Caco-2细胞吸收潜性研究时,药物作用4 h之内对Caco-2细胞模型没有影响。结论: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可用于药物吸收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