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中制备Sj60-90KD抗原,免疫C_(57)BL/6小鼠,通过ELISA检测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体外增生反应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及其减虫率测定等评价其保护性免疫效果。结果表明,Sj60-90KD抗原免疫小鼠虽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但未见明显保护效果,对小鼠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生反应似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感染鼠血清SEAIC水平与肝脏病变关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离纯化的兔抗SEA-IgG以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用CaptureELISA方法检测感染血吸虫鼠血清中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SEAIC)水平在感染后各周的动态变化;并在观察肝脏病变的同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动态测定各周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和面积。结果表明,血清SEAIC在感染后4wk即可检出,6-7wk时达高峰,以后有所下降,但至实验观察结束时(12wk)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后4wk,肝组织内发现虫卵,但到5wk时尚未形成虫卵肉芽肿病变,至6wk时,肝内形成巨大的虫卵结节,其直径和面积于7wk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其动态变化与血清SEAIC水平的动态变化相吻合,表明血清SEAIC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指标,并提示SEAIC在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病自1890年Hutchinson首次报告以来,迄今已90余年。据近年的报告,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本病颇为常见。现将文献作一复习,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一、命名本病的命名未完全统一,每一种命名均有其局限性。老年性颞动脉炎反映了本病的年龄特点,病变好发部位。然而本病亦偶见于50岁以下的病人,病变也不一定局限于颞动脉。有学者称为巨细胞动脉炎,但在组织学上见到巨细胞并非本病所独  相似文献   
4.
作者选择15例行脾切除术的有食道静脉曲张和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肝脾型曼氏血吸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其脾组织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部份悬液经处理以除去粘附细胞,而得到浓缩 T-淋巴细胞群。同时采集外周血液作同上处理。然后分别以植物血凝素(PHA)、双链酶(SK-SD)、纯蛋白质衍化结核菌素(PPD)和可溶性虫卵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K-ELISA比较数种日本血吸虫抗原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内相应抗体的活性。以3例确诊患者的混合血清为标准血清,测得JAMAMA、SEA、JEU、JEC_1、JEC_2和JEC_3的抗原活性依次为2.0,8.0,4.0,4.0,5.0和10.0(ΔA460min×10~(-2)),以JEC_3的抗原活性为最高。30例慢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各相应抗体活性:JAMA为8.1±0.3和3.0±0.2(12例);SEA为12.8±0.3和9.0±2.0(12例);JEU为6.2±0.6和3.8±0.4;JEC为6.8±0.6和4,8±0.4;JEC_3为11.7±0.8和2.1±0.4 ΔA46O/min×10~(-2);正常人(16名)的相应抗体为0.7±0.7: 1.5±0.5;2.8±0.6;1.8±0.2与2.0±0.4。检测结果提示JEC_3可能是较好的诊断用抗原,K-ELISA可同时测定抗原和抗体活性且结果准确,似为一较好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医院内感染问题日益突出,许多以前罕见的微生物,如多形模仿菌、粒质沙雷氏菌、光滑类酵母菌及红色类酵母菌等渐见于临床血液培养中。经追踪分析,发现静脉输液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输液系统中可能污染的重要环节 输液引起败血症是输液系统被细菌或霉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结果。输液系统中任一组成部分,从液体到插入静脉内的针头或导管均可被污染。按  相似文献   
7.
Six kinds of antigens from the eggs and adult worm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were isolated. They included adult microsomal antigen (JAMA), aqueous soluble egg antigen (SEA), urea-soluble egg antigen (JEU) and its further fractionated products (JECt-D. They were analyzed by sodium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enzyme-linked immuno- electro-transfer blot (EITB) and kinetic-dependen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K-ELISA). They were quantitatively assayed by K-ELISA for specific antigenic activities against sera of 39 patients with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s other than schistosomiasis and 10 healthy adults were tested simultaneously as control. JEC:} was antigenically more active (A A460/min X 10-j than other antigens. Determinatin of the specific antibody (IgG) levels of S. japonicum by using JEC:i, etc as diagnostic antigens in 30 chronic patients re- vealed that the level of anti-JEC:: antibody was the highest (11.7_0.7A A460/min X 10-j. EITB test showed tbat only JEC:; exhibited no cross reactivity with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parago nimiasis and clonorchiasis sinensis, and that all posi- tive bands of JEC; disappeared in patients cured of chronic schistosomiasi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JEC:; might become a more satisfactory antigen in the serodiagnosi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免疫学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奇 《中华医学杂志》1990,70(9):534-536
  相似文献   
9.
在曼氏血吸虫病中,随着病期的演进,宿主对寄生虫的细胞免疫反应逐渐减弱。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体内多个免疫调节系统复杂平衡的结果。参与调节的因素已知有患者血清、粘附/吞噬细胞、周围血单核细胞等。本文旨在研究刀豆素 A(ConA)、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是否能够诱导鼠脾细胞,使其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实验用 CBA/J 系雄鼠,分甲、乙二组。甲组中包括正常、感染8周和感染20周3个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阐明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宿主免疫病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后肝组织内可溶性虫卵抗原 ( SEA)及抗体水平和虫卵肉芽肿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5wk,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减虫率为 98.3% ,平均肝重量和体积均显著减小 ,治愈小鼠的肝表面结节明显减少 ,组织内沉积的虫卵已钙化 ,部分虫卵肉芽肿已呈纤维疤痕样改变 ,对照组肝内仍可见慢性和少量急性虫卵肉芽肿。治疗组肝组织内抗原水平下降 ,而其抗体水平不受影响 ,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均较对照组显著缩小 ( P<0 .0 1)。结论 :吡喹酮治疗可使肝组织内 SEA水平下降 ,从而抑制了虫卵肉芽肿的病变 ,但不能逆转已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