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锋  俞鹏飞  刘锦涛  姜宏 《中国骨伤》2020,33(5):414-419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预后转归。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75例单节段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男53例,女22例;年龄18~58(35.62±9.96岁);病程5 d~6个月,平均(46.45±40.66) d。突出节段:L_(3,4) 4例,L_(4,5) 29例,L_5S_1 42例。放射痛左侧46例,右侧29例。选取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6个时间点对患者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LRT)、指地距统计分析。计算末次随访时(治疗后5年)JOA改善率,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分析治疗前、末次随访(治疗后5年)椎间盘突出物体积变化,计算突出物体积吸收率,观察突出物吸收情况;分析JOA改善率与突出物吸收率之间关系。结果:71例患者完成随访,非手术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JOA评分、SLRT、指地距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与6个月、治疗后5年与2年、治疗后2年与6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与6个月、治疗后5年与2年、治疗后2年与6个月SLRT、指地距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改善率为(62.69±2.47)%,按照JOA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优26例,良26例,可14例,差5例,优良率73.24%;突出物体积由起始的(1 981.73±588.72) mm3减少至(1 011.82±395.47) mm3,总体吸收率(45.65±2.83)%,突出物发生明显吸收24例,部分吸收26例,未吸收19例,增大2例。JOA改善率与突出物吸收率作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呈中等以上正相关(r=0.679,P0.001)。结论:非手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疗效,明确了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特点及预后转归,同时部分患者发生"重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家族成员3(NDRG3)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NDRG3敲减组和对照组,AGS-NDRG3小发夹状RNA(shRNA)组采用shRNA技术干扰AGS细胞中NDRG3表达,同时设置AGS-Vector对照组转染空白对照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NDRG3 mRNA和蛋白表达以检查AGS-NDRG3 shRNA组中NDRG3敲减效果,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细胞中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敲减两组细胞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GS-NDRG3 shRNA组NDRG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DRG3 mRNA,0.220±0.035比1.020±0.078,t=14.713,P<0.01;NDRG3蛋白,0.140±0.018比0.820±0.025,t=7.89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24、48、72 h后,AGS-NDRG3 shRNA组细胞的增殖水平(0.388±0.025、0.576±0.044、0.873±0.051)明显低于对照组(0.457±0.033、0.674±0.047、1.125±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5.852、8.082,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AGS-NDRG3 shRNA组侵袭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的细胞数[(474.5±27.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0±4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0,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敲减NDRG3表达的AGS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其S期占49.33%,对照组S期占30.29%(t=4.63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敲减NDRG3表达后AGS细胞中Ki-67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0.380±0.021比0.860±0.036,t=5.163,P<0.01)、野生型p5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0.720±0.018比0.160±0.013,t=11.35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DRG3可能通过调控p53通路促进AGS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卵巢转移性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25%[1-2]。其中,胃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包括胃癌同时性卵巢转移及胃癌术后异时性卵巢转移。文献报道胃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为0.3%~6.7%,部分尸检研究报道的发生率高达33%~43.6%[3-6]。胃癌卵巢转移的预后较其他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差,中位生存时间仅7~14个月[7],是导致女性胃癌病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胃癌卵巢转移尚无可以遵循的专家共识或指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体外研究模型,阐述活血化瘀中药鸡血藤有效组分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O)调控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取20只4~6周龄清洁级C57/BL6小鼠,雌雄各10只,体重(20±2)g,无菌条件下分离出股骨和胫骨内BMMs,用α-ME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和增殖。BMMs在加入M-CSF和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5~50?滋M)分别培养4 d后进行细胞增殖与毒性的CCK8检测。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MMs依次加入M-CSF和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对照组无特殊处理,DMSO对照组加入DMSO溶剂,各观察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芒柄花素(1~20?滋M),分别进行培养6 d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对破骨细胞的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分别在破骨细胞培养的1、2 d收取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中关键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表达以及磷酸化蛋白ERK表达;在培养的4 d提取RNA,Real-Time 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CTSK、TRAP、MMP9和Car2的活性。结果:CCK8检测结果提示芒柄花素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MMs的活性,在≤20?滋M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对BMMs细胞生长无明显毒性效应(P=0.278>0.05)。TRAP染色结果发现芒柄花素在(1~20?滋M)浓度范围内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尤其是10?滋M能够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P=0.000<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芒柄花素(10?滋M)能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蛋白NFATc1和c-Fos的表达,而对磷酸化蛋白ERK的表达未见明显的作用。在破骨细胞功能上,Real-Time PCR检测芒柄花素(10?滋M)能著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相关基因CTSK(P=0.000<0.05)、TRAP(P=0.000<0.05)、MMP9(P=0.000<0.05)和Car2(P=0.000<0.05)的表达。结论:鸡血藤有效组分芒柄花素能够抑制原代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并下调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防治股骨头坏死中骨破坏及塌陷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Modic改变患者的颈椎退行性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78例患者中30例(38.5%)诊断为轻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6例(33.3%)诊断为中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2例(28.2%)诊断为重度颈椎退行性疾病。结论颈椎Modic改变好发于老年患者,以Ⅱ型改变居多,多发生于C5~6、C6~7节段,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活化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68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肝癌患者术后共有28例HBV再活化,再活化率为41.18%。TACE术前HBV DNA≥104 copies/ml患者再活化率为66.67%(16/24),HBV DNA〈104 copies/ml患者再活化率为27.27%(12/4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ACE术后再活化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于非活化组(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可出现HBV再活化,TACE术前HBV DNA≥104 copies/ml及治疗后免疫功能抑制是促使HBV再活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9例胃癌组织中ToPoⅡ、MRP、GST-π的表达,并分析他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109例胃癌组织中,ToPoⅡ、MRP、GST-π阳性率分别为74.3%、40.4%和48.6%。3种蛋白各自表达的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1、3、5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高危组(2个以上危险因素)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57.4%、46.8%;低危组(1个危险因素)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64.5%、6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926)。[结论]ToPoⅡ、MRP、GST-π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3种耐药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摘 要: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复发和转移是导致胃癌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miR-210是近年研究较为活跃的细胞调控因子,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侵袭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210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导致胃癌复发和转移。本文就miR-210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的乙酰化和脱乙酰化在调节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1ases,HATs)的活性与肿瘤发生有关,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可以抑制HDACs,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调节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被用于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