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收集的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对照组C_2/C_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为(0.875±0.096)×10~(-3)mm~2/s,平均FA值为0.720±0.051;对照组与A组比较,平均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平均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颈髓纤维束成像可以反映脊髓纤维束受压损伤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21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施行了后路椎管减压、开放式骨水泥椎体成形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的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8~73岁,平均59.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个月。原发病灶:肺癌8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4例,肝癌2例,甲状腺癌1例,原发病灶不明2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6例。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病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来分析临床结果。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脊髓、神经功能加重。术后1周VAS评分由术前的(8.78±0.45)分减少至(2.25±0.36)分。16例合并病理性骨折者,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2.7±2.1)mm增加到术后的(19.5±3.9)mm,病椎后缘高度由术前(14.1±1.8)mm增加到术后的(20.3±2.3)mm,Cobb角由术前(26.0±8.9)°减少到术后的(6.0±0.9)°。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E级15例。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4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5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在椎管后路减压内固定的同时,行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老年(〉6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融合。结果9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60个月。根据Nakai标准:优72例,良21例,可5例。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常伴有不稳及关节突增生内聚,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症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减压清理术. 如何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稳定,尽快康复,以最少的并发症和最低的经济负担,获得优良的中远期疗效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目标[1-3]. 2000-09/2004-03我院开展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MED)手术375例,其中120例有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进行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 现将随访到的98例作一短中期疗效的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目前微创脊柱外科的热点。我院自2001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疗效优良,但有部分患者疼痛缓解不理想或后期发生其他椎骨骨折。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应用仙灵骨葆胶囊结合PVP治疗46例,术后随  相似文献   
6.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7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行MED手术(MED组,90例)和常规后路手术(常规组,80例)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疗效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来院复查患者术后与术前的腰椎间隙高度率(Mochida’s法)及脊柱稳定性。对两组患者残留下腰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ED组及常规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ED组残留下腰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Nakai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JOA评分及术后恢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中远期JOA评分MED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复查病例术后与术前的腰椎间隙高度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手术节段腰椎不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手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基础上,可取得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急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医疗成本的差异。方法 52例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治疗32例,PKP治疗2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自我满意度,测定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两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自我满意度均高,椎体高度恢复均较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为15.6%,PKP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PVP组(P<0.01)。结论 PVP与PKP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医疗风险中无差异。从医疗成本角度,对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18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5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5例,L4,510例,L5S13例。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关节突及椎板外侧部分,单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及终板软骨,自体骨植骨,斜向植入单枚Cage。术后及随访期间对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5min(85~125min),术中出血量145ml(90~340ml),术后及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经平均23个月(12~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间融合良好,未发生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症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3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_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C_(2/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0.875±0.123,FA值为0.723±0.078;对照组与A组比较,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19例,观察术后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疼痛消失11例,缓解7例,无明显缓解1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8月,平均14.5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5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手术相对安全,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