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甲状腺未分化癌心脏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未分化癌心脏转移一例俞晓宇,路建平患者男,61岁。因发热于1992年5月21日入院。患者30岁时发现左甲状腺腺瘤,未做任何处理。体检:甲状腺左叶有一肿块,直径约5cm,质硬,无压痛。表面高低不平,有结节。穿刺提示为甲状腺癌。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室...  相似文献   
2.
70例围产儿经尸解,结合临床围产期情况,分散其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丹丹  郑宇曦  俞晓宇  赵云娥 《浙江医学》2016,38(17):1397-1400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眼轴≤24mm)为正常眼轴组,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3、3~6和6~12个月时(每个阶段均30眼)散瞳后拍摄眼前节彩照,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采集Scheimpflug图像,通过Image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前囊口直径、面积及IOL的偏心量、倾斜角和术后房水深度(PAD)。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前囊口形态和IOL稳定性。结果(1)与正常眼轴组比较,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3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t=3.544、2.380,P<0.01或0.05);术后3~6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晶状体前囊口面积缩小、平均直径缩短(t=3.390、2.107、-2.186、-2.009,P<0.01或0.05);术后6~12个月PAD变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前囊口面积进一步缩小、水平径及平均直径缩短,IOL倾斜角变化减小(t=-2.652、-2.989、-2.628、0.463,P<0.01或0.05)。(2)术后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正常眼轴组前囊口形态及IOL稳定性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IOL倾斜角较术后1~3及3~6个月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囊口更容易发生收缩,且水平方向收缩程度更加明显,容易引起IOL倾斜角及PAD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证实Petacam系统与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作为白内障客观分析仪器和帮助选择手术时机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角膜及眼底疾病,主觉验光后充分散瞳,接受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及视觉质量指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值.用Pentacam系统检查测量瞳孔区前皮质、核及后囊下各区域密度.分析所得各项参数结果的相关性,并构造各个区域晶体密度与最佳矫正视力、OSI及MTF cut-off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纳入患者69例共108眼.晶状体皮质及核的最大及平均密度均与最佳矫正视力、OSI及MTF cut-off值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且与OQAS所测得的OSI及MTF的相关性更大.通过分析所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OSI是与密度相关性最大的指标,且最大密度值在各方程中占最大的影响;对于OSI和MTF,晶体核的最大密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在MTF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中,皮质的混浊也占较大的比例.结论:晶体的前后皮质及晶体核,晶体任何区域的混浊都影响着视觉质量和视力.晶体核的密度在对OSI和MTF的影响中最大,皮质次之.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可以作为混合性白内障客观分析仪器,其所测得的OSI是对晶体密度改变最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白内障和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CT)的超声特征和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OCT及7例良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的超声图像,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 结果:37例甲状腺小结节病例中,病理检查证实OCT 30例共38个结节,声像图表现为实性低回声37个(97.4%),33个(86.8%)形态不规则,17个(44.7%)前后径/上下径(T/L)比值≥1,19个(50.0%)内部出现点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不丰富36个(94.7%),28个(93.3%)血流阻力指数<0.7.超声检查误诊为OCT 7例,其中病理检查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形成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胶原结节2例,其超声表现与OCT有混叠,有3例结节后方回声出现增强.结论:OCT的声像表现有较高特征性,有助于临床对OCT的诊断.但少数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超声表现与OCT有混叠,易引起误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分析94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癌17例,可疑癌6例,其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2%。认为熟番乳腺疾病基本病理学形态并撑针吸有,掌握乳腺肿块针吸涂片细胞学形态特点,是提高乳腺肿块针及细胞学诊断正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分析94例乳腺肿块外吸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癌17例,可疑癌6例,其恶性冲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3%。认为熟悉乳腺疾病基本病理学形态并掌握针吸技能,掌握乳腺肿块外吸涂片细胞学形态特点,是提高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正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甲状腺疾病术中冷冻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旨在提高甲状腺疾病的冷冻切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389例甲状腺疾病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复验和结果分析。结果 389例甲状腺疾病冷冻切片诊断,以常规石蜡切片诊断为标准,其中良性病变335例,恶性肿瘤56例(其中2例为良恶性混合病例)。良性病变冷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98.80%(331/335),恶性肿瘤冷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89.28%(50/56),冷冻切片诊断延迟报告3例,漏诊2例,误诊1例,延迟报告率为0.7%(3/389),漏诊率为0.51%(2/389),误诊率为0.26%(1,389)。结论 冷冻切片对甲状腺病变有定性诊断意义,但是冷冻切片取材的多样性、隐匿性及冷冻切片的质量,是造成延迟诊断、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轴性高度近视(眼轴≥26 mm)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屈光误差,比较其屈光预测准确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白内障合并轴性高度近视患者63例(63眼),根据患者意愿对32例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组),对31例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飞秒组)。记录2组患者预期术后屈光状态,实际术后1、3个月屈光状态以及2组视力情况,计算2组屈光误差(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预测屈光度的差值)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预测屈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眼压、眼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间的屈光误差、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MAE)、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共有16眼(25%)MAE超过1.0 D。术后3个月时2组的屈光误差及MAE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传统手术方式在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术后矫正视力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21例早期胃癌及癌周的病理变化与粘膜活检对照,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以表现凹陷型多见。6例癌周组织中可见明显的不典型增生,并有逐步向癌移行的现象。说明对胃癌高危人群行胃镜随诊粘膜活检,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