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有78例,女性有22例,平均年龄为38岁(17~8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分析经过该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顺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95±116) min,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04±100) min;逆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02±104) min,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18±103) min.顺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平均愈合用时为(14.3±3.3)周,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愈合用时为(13.9±3.4)周;逆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平均愈合用时为(12.3±4.2)周,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愈合用时为(12.4±4.6)周,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68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患者临床愈合63例,占总人数的92.7%,剩余5例因为断端分离,导致骨折复位状态差未愈合,再次手术后骨折正常愈合.剩余32例患者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优良的疗效,术后愈合率高,但是应该着重注意带锁髓内钉的术后并发症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8)和常规组(n=68)。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导向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下床活动、进食、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前)、麻醉前、出院当天(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排气、进食、下床活动、排便、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V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固定后无术后感染、断钉、关节僵硬和再骨折病例,仅出现愈合不良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占5%;对照组固定后术后感染4例,愈合不良2例,关节僵硬4例,再骨折2例,无断钉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整体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Evans蓝血管显影法在脊髓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脊髓损伤缺血区的血管变化,本研究就灵敏有效的血管显影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Evans蓝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而且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血浆白蛋白受体,所以Evans蓝可能用于显示血管,并具有不同于常用方法的独特优点。我们尝试了Evans蓝液的不同配方及在染液静脉灌注前或灌注后固定的两种固定方法。Evans蓝液的不同配方为单纯Evans蓝、Evans蓝加明胶以及Evans蓝加明胶及铬明矾。我们观察到每一种配方都有其优缺点,而且能彼此互补。有的方法可进行免疫组化双标染色。由于许多物质与脊髓血管的病理变化有关,大多可用免疫组化染色予以显示,故此对脊髓损伤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带血管蒂肌瓣贴附的手术方法,增加损伤脊髓缺血区的血供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方法通过全贴附和半贴附的方法将带蒂椎旁肌覆盖在损伤脊髓上方,2w后灌注进行血管显影,并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血管显影结果显示肌肉贴附的正下方有血管从肌肉长入脊髓实质。组织学结果显示贴附肌肉2w后贴附部脊髓继发性损伤较未贴附部大幅减轻。结论脊髓损伤后在缺血区上方贴附肌蒂,可以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减轻继发性损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