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多支血管病变(MVD)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预后结果。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接受CABG和PCI的MVD合并DM患者入组。收集并获取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生化指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诊断等信息,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研究共收集MVD合并DM患者625例,其中接受CABG的共205例,接受PCI的共420例。与PCI组相比,CABG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左主干狭窄程度更严重(P<0.001),患者遭受的并发症更多(P<0.001);CABG组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高,住院总花费也显著偏高(P<0.001);CABG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1.5%)略高于PCI组患者(0.5%),但差异不显著(P>0.05);CABG组的五年生存率(98.0%)显著高于PCI组(74.5%);CABG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PCI组,五年内发生心梗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更低(P<0.05)。结论对于MVD合并DM患者,CABG手术的长期预后结局优于PCI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介入方法配合导管内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96例,均无溶栓、抗凝治疗禁忌证,根据患者手术意愿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经股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至肺动脉,采用经皮导管碎栓、吸栓、球囊扩张术和溶栓设法恢复栓塞段肺动脉前向血供,术后予以充分抗凝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2小时尿激酶持续溶栓,溶栓后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发症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以及肺动脉开通情况。结果观察组47例肺动脉主干血管均即刻开通前向供血,24小时后46例血氧饱和度达到100%,1例血氧饱和度达93%以上,胸闷、气短均有明显缓解。而对照组24小时溶栓结束后26例血氧饱和度达到100%,19例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4例仍位于90%以下,40例胸闷、气短有明显缓解。抗凝治疗1周后两组均复查肺动脉CTPA,提示介入治疗组42例肺动脉血栓基本消退,6例明显消退,而对照组24例肺动脉血栓基本消退,14例明显消退,8例部分消退。观察组无1例死亡,而对照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于大面积或次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纠正低氧血症,明显改善症状及预后,是治疗肺动脉栓塞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左红  侯文兵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82-182
双硫反应样严重者,可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抑制、意识丧失、惊厥、急性心肌梗死等。现对2006-2008年收治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18例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2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6MWD)、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VPWd、LVEDd、LVEF、6MW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8例行覆膜支架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后1年内并发症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4 h,平均2.3 h,术中平均失血80 ml;2例患者植入了2枚覆膜支架,其余16例各植入1枚。15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高,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 d,1例术后3 d死亡。结论:覆膜支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42例;常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制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连续观察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发作次数及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明显缩短,Holter监测提示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达92.8%,且治疗组的显效率更高,无心梗和猝死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进行倾斜试验,并与健康受试者12例作对照观察。结果:健康对照组12例均为阴性,病例组53例中23例阳性,阳性率为43%。其中基础试验阳性率占阳性病例的13%,药物倾斜试验阳性率占阳性病例的87%。结论: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