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胫腓骨下段严重开放性骨折综合治疗.方法 本科收治29例胫腓骨下段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采用早期跨关节外固定器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创面清创、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及后期转移皮瓣植皮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骨折临床愈合平均18周,Ⅱ期转移皮瓣均存活.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 跨关节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及创面威克伤封闭灌洗,Ⅱ期皮瓣转移综合治疗是高能量致胫腓骨下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首选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院前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方法,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显效12例(37%),有效19例(60%),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31/32).结论:反复评估病情和采取综合有效的院前急救后转运可提高院前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终末期心衰患者对左心辅助泵辅助人体血液循环的要求,设计以3 L/min流量、100 mm Hg压升为设计点,流量范围为2~7 L/min的微型可植入轴流血泵。该血泵采用纺锤形的转子叶轮结构以及带分流叶片、悬臂叶片的尾导结构,以使血泵在较宽的压力流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溶血和抗血栓特性。本文用数值模拟及粒子成像测速(PIV)的方法分析血泵的水力学特性、流场及溶血特性。结果表明:血泵转速为7 000~11 000 r/min时,在2~7 L/min的流量范围内可提供60.0~151.3 mm Hg的压升;分流叶片抑制了尾导的尾缘吸力面处的流动分离;悬臂式叶片结构将转子叶片的叶尖间隙变为尾导叶片的叶根间隙,间隙的切线速度由6.2 m/s降至4.3~1.1 m/s;血泵的最大标量剪切应力值为897.3 Pa,平均剪切应力值为37.7 Pa;采用Heuser溶血模型得到的溶血指数为0.168%;PIV试验所得泵内尾导区域的流场速度分布与数值计算得到的流场特征吻合良好。本研究所设计的轴流血泵的尾导具有分流叶片和悬臂叶片,流道内血流无较大分离流动,降低了剪切力对血液的破坏,溶血性能良好,压力流量性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
自体血回输在严重多发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严重多发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针对45例严重多发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观察自体血回输安全性和实用性。术中平均出血1034ml,收集红细胞液的压积平均为50%的自体血回输。结果术中平均回输红细胞压积50%自体血673ml,无输血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明显减少异体库血需要量。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多发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和戒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访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0日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CABG的患者2541例。根据术前有无吸烟史,将患者分为不吸烟组和吸烟组,吸烟组又进一步分为术前戒烟亚组,术后戒烟亚组,持续吸烟亚组。观察患者的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各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 随访4.27 ~6.41年(平均随访5.09年)。CABG术后持续吸烟患者的比例为22.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肿瘤原因死亡(RR:2.38,95% CI:1.06 ~5.36)、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RR:1.26,95% CI:1.01 ~ 1.57)和心绞痛(RR:1.29,95%CI:1.04 ~ 1.59)的发生风险较高;与不吸烟组比较,持续吸烟亚组全因死亡(RR:2.60,95% CI:1.53~4.46)、心因死亡(RR:2.51,95% CI:1.32~4.78)、肿瘤原因死亡(RR:5.12,95% CI:2.08 ~12.59)、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RR:1.83,95% CI:1.42 ~2.34)和心绞痛(RR:1.69,95% CI:1.33 ~2.16)的发生风险较高;术前戒烟亚组和术后戒烟亚组的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绞痛的发生风险与不吸烟组相似(均P> 0.05)。结论 CABG术后患者持续吸烟比例较高。CABG术后持续吸烟会增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绞痛发生率,戒烟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烟及戒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至2005-12行CABG 2 570例患者资料,其中有吸烟情况记录者共2 486例,按照术前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1 457例)和不吸烟组(1 029例),其中吸烟组根据术前1个月是否戒烟分为戒烟者(409例)及未戒烟者(1 048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吸烟及戒烟与住院期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接受CABG时年龄较小,男性患者占比例更高,体重指数较高,心肌梗死史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史高,较少合并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合并二尖瓣反流史低,射血分数低,较少应用体外循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3.2%vs 1.6%),呼吸机辅助时间增加(8 h vs 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组(包括术前戒烟和未戒烟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1.91倍(95%可信区间1.03-3.56);未戒烟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2.30倍(95%可信区间1.19-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吸烟组与不吸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术前未戒烟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应鼓励患者及早戒烟,戒烟有助于减少CABG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深圳市统一规范化布局和内部标准化配置的救护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两家公司对奔驰Sprinter 324改装救护车优缺点比较,确定救护车整体和内部布局进行改装;并通过实验对比100名护士在改装救护车及现行救护车中核对器械及药品所需时间,判断两种车的优劣.结果:确定选用高顶型奔驰324进行改装,并优化医疗舱及整体布局,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抢救;且实验结果显示在护士对新型救护车核对器械及药品所需时间少于现行救护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装型救护车可大大减少急救中各种操作时间,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院外心脏骤停(OHCA)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院前复苏成功的因素,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如何提高OHCA复苏成功率。方法: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急救中心调度的所有OHCA并行CPR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生年龄、性别、时间、地点、病因、急救反应时间、初始心律、有无目击者、目击者CPR、AED使用、院前高级生命支持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分为复苏有效组和复苏无效组,比较OHCA院外生存链关键环节对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院前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93例OHCA患者,男1385例(73.16%),女508例(26.84%),平均年龄(54.17±20.01)岁,复苏成功率为8.87%。OHCA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7-24点,以20-22点最甚,住宅发生率最高(66.77%),其次分别为娱乐场所(9.19%)、交通枢纽(7.03%)、工作场所(6.18%)、学校(4.07%)、体育场馆(1.64%)和公园(1.43%)等。OHCA病因主要为心源性疾病(39.51%),其次为创伤(9.09%)、呼吸系统(8.77%)等。OHCA初始心律表现为大多数是不可除颤心律(95.62%),OHCA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9.23±6.29)分,37.51%的OHCA有目击者,但目击者实施CPR及AED率仅为2.32%和0.63%。在OHCA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中,肾上腺素使用率(52.4%)远高于气管插管率(10.99%)。与复苏无效组比较,院前ROSC组在平均年龄、OHCA发生地点、病因、初始心律、急救反应时间、目击者CPR及AED、肾上腺素的使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OHCA在流行病学上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点,院前复苏成功率的提高有赖于进一步完善院外生存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构筑全民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292-2008的发布,中国医疗卫生系统救护车的发展逐渐规范起来.随着奥运、亚运、大运等举世瞩目的世界性盛会在中国的完美举办,更要求医疗应急保障工作与世界接轨.本文以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医疗保障救护车为研究对象,探讨医疗舱布局的实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干细胞移植到梗死心肌后检测其存活数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10只雌性SD大鼠结扎前降支,心肌梗死3周后,随机分成移植组与对照组,同时选取雄性大鼠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别将MSCs(3×10^6个,50μL)及等体积的PBS液移植到梗死心肌中,24h后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雄性大鼠Y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SRY,从而得知移植MSCs的存活数量。结果:MSCs移植24h后,移植组梗死心肌中检测到SRY基因数占移植总数的14.9%±8.3%,存活细胞的绝对数量为447195±248090,而对照组均禾检测到SRY基因的存在。结论:用Real-time PCR的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到具有SRY基因的干细胞,从而能准确地得知移植干细胞的存活数量,Real-time PCR技术在心梗后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童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