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7例泌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脉博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下进行液体复苏,分为PiCCO监测组及非PiCCO监测组,分别对一般资料和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对治疗前后PiCCO监测相关指标,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6 h、24 h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iCCO监测组患者治疗后6 h,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ernal lung water index,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治疗前增加(Z值分别为-3.393、-4.059、-4.189、-3.241、-3.736;P值分别为0.005、0.000、0.000、0.001、0.000),治疗后24 h的GEDI、CI、SVRI较治疗后6 h进一步增加(Z值分别为-3.751、-2.738、-4.749;P值分别为0.000、0.006、0.000)。治疗6 h后PiCCO监测组较非PiCCO监测组血乳酸值、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Z值分别为-2.070、-3.895;P值分别为0.038、0.000);治疗6 h和治疗24 h后PiCCO监测组氧合指数(PO2/FiO2)及每小时尿量均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治疗6 h的Z值分别为-2.499、-3.314,P值分别为0.012、0.001;治疗24 h的Z值分别为-3.833、-3.466;P值分别为0.000、0.001);PiCCO监测组晶体液总量、胶体液总量治疗6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Z值分别为-4.845、-4.401;P值分别为0.000、0.000),而治疗24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减少(Z值分别为-2.338、-2.948;P值分别为0.019、0.003)。治疗后,PiCCO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非PiCCO监测组降低、ICU停留时间缩短(Z值分别为-2.195、-2.173;P值分别为0.028、0.030)。以上结果表明PiCCO监测组在早期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调整及维持循环稳定、改善组织灌注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于非PiCCO监测组。结论:早期PiCCO监测指导下,精确液体复苏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缓解病情、减少过度液体复苏所带来的并发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治疗时间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新的治疗策略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余应喜  刘景仑 《中国药房》2009,(18):1423-1425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免疫因子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5例V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天检测血清CRP、IL-6、TNF-α的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X线胸片变化;统计机械通气(MV)时间、脱机成功率和死亡率。结果:155例VAP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较正常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在治疗后第5天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开始显著下降(P<0.05);在第7天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MV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3d后X线胸片改善率、首次脱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血清CRP、IL-6和TNF-α与MV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在辅助治疗VAP中,通过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恢复部分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弱VAP后继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从而缩短MV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VAP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黄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集SAP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大黄治疗,分别在入院后第1、3、5天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MGB1水平,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观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时间.结果 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第5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第1天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天与第1天血清HMGB1水平的差值与第3天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04,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CRRT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可能通过有效抑制晚期炎性因子HMGB1的表达,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和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重症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CD8+T细胞免疫功能对获得性真菌感染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并送检标本培养出真菌阳性的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真菌感染组(49例)与定植组(37例).记录并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是否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收集标本取样48 h内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率等生命体征,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等T细胞检测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获得预测概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诊断真菌感染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中,APACHEⅡ评分(P=0.045)、合并脓毒症例数(P=0.049)、机械通气例数(P=0.011)、体温(P=0.049)明显高于定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评估真菌感染与定植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首次培养结果不同的菌株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各组别间T细胞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与定植组中T细胞检测值建立预测模型一,对其预测概率进行分析(P=-0.013);再对合并脓毒症例数与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的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二)进行分析(P=0.024);对ICU入住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三)进行分析(P=0.025).根据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577]、体温(AUC=0.487)、CD4+T细胞(AUC=0.515)、CD8+T细胞(AUC=0.565)及CD4+/CD8+比值(AUC=0.438).预测模型一(AUC-0.611)及预测模型二(AUC=0.653)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低.预测模型三(AUC-0.757)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ICU重症患者中合并脓毒症、机械通气者更易感染真菌;合并脓毒症的患者结合CD4+T细胞、CD8+T细胞检测值,对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提示性作用;且当脓毒症患者入住ICU时存在诸如侵入性操作、激素及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危险因素后,更容易发生获得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镇静在多发伤综合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酚镇静在多发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多发伤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使用异丙酚镇静治疗的治疗量和用药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PaO2/FiO2等变化.结果:多发伤病例伤后初期易出现烦躁、呼吸加快、血压骤升等情况.经过使用异丙酚镇静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血压逐渐趋于稳定,PaO2/FiO2明显改善.结论:异丙酚镇静治疗起效迅速、疗效肯定、有助于多发伤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室临床实习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余应喜  周发春  刘琼  徐昉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337-338,F003
重症监护室(ICU)的临床实习教学是一项新的教学挑战。结合实际情况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工作理念和能力培养,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多层面交流、教学相长等方面予以完善、加强。  相似文献   
7.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咳嗽1月,加重伴咯血、呼吸困难1天,因严重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治疗无效于2003年7月13日转至本院.患者1月前因"肺结核并肺炎"在外院抗炎、抗痨治疗后好转;1天前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痰多、痰中带血,予以常规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达50次/min,肺部听诊两肺闻及大量湿啰音,SpO250%~65%,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伴急性呼吸衰竭,急诊转入本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换管器在辅助完成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作用.方法:全组362例,均选择换管器辅助完成困难插管,过程中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统计完成插管时间.结果:成功340例,成功率93.9%,22例因插管失败改气管切开术.结论:换管器作为一种很好的辅助置管设备,在解决急诊插管困难时使用方便,缩短插管时间,提高困难插管成功率.根据监测状况及时调整插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换管器在重症监护室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87例应用换管器作为辅助装置完成困难插管,过程中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统计完成插管时间。结果全组成功插管79例,成功率高达90.80%,8例因插管失败改气管切开术。耗时短,300s内完成94.93%;创伤性并发症较少,发生率16.00%。结论换管器柔软、小巧、增加中空结构,是一种很好的辅助置管设备,在解决急诊插管困难时使用方便,缩短插管时间,提高困难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