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苗重昌  何银 《河北医学》2002,8(4):321-323
目的:探讨MRI对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其临床运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3l例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肿瘤,室管膜瘤16例,星形细胞瘤9例,畸胎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l例。就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术前MRI诊断与术后复查MRI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室管膜瘤往往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结节影,空调范围大,术后残余及复发率低(2/16),星形细胞瘤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病变周围或内部常有囊变区,手术残余及术后复发率均高(9/9)。结论:利用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鉴别髓内肿瘤的病理类型,评估其手术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小鼠拘束应激负荷模型评价四逆散汤剂的疏肝解郁作用,并通过检测应激性激素水平以及和肝脏炎症、氧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拘束应激肝郁模型,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皮质酮(CORT)水平,检测肝组织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水平、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丙二醛(MDA)水平、一氧化氮(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散能显著降低应激小鼠血浆ALT和AST水平,并能降低拘束负荷小鼠血浆CORT水平和肝组织NO及MDA水平,提高ORAC水平、SOD及GSH—Px活性。结论四逆散的疏肝解郁作用可能与缓解应激负荷引起的肝损伤有关,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应激负荷引起的炎症发生以及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36例;回顾性分析CT和MRI表现。结果病变位于后颅凹27例,大脑半球3例,脊髓8例;其中2例为小脑内多发病变,2例为小脑及颈髓并存病变。CT表现为囊性病变边缘有软组织密度结节,MRI表现为囊性信号伴边缘灰色信号结节,可见周围流空的血管信号影,结节明显强化;脊髓病变以血管信号影为主。结论CT和MRI对向管母细朐瘤均有串付串件诊断价值.MRI优于CT扫描。  相似文献   
5.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动态增强12例有延迟强化。对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CT扫描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是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和肝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肝内胆管扩张。CT在判断肿瘤浸润范围虽有一定局限性,但目前仍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制备了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药物性肝损伤(DILI)模型,探讨了扶正养肝合剂对DIL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扶正养肝合剂高、低剂量组(0.24,0.12 g·kg^-1)。小鼠连续灌胃给药21 d,最后一次给药16 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APAP(600 mg·kg^-1),建立急性DILI小鼠模型,观察扶正养肝合剂对DILI小鼠肝脏质量和肝重比的影响;考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水平;用Q-PCR法测定肝组织中ptgs2 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SLC7A11和GPX4蛋白水平;并用H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肝脏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扶正养肝合剂能够缓解APAP诱导的小鼠肝脏肿大及肝重比增加,降低DILI小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同时抑制MDA产生,升高NADPH及GSH水平,下调ptgs2 mRNA水平,上调SLC7A11和GPX4蛋白水平。结果表明,扶正养肝合剂通过抑制ferroptosis发挥对DIL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春平  何银  唐浩  冯云亮  李多 《四川中医》2020,38(9):152-15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下腰椎侧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龄下腰椎侧椎管狭窄症患者分成两组:单纯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对照组);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观察组)。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较单纯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术后7天VAS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下腰椎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8.
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疑为上颌埋伏牙的患者做上牙齿轴位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做最大密度投影,并将MIP图像与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重建(SSD)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显示率进行比较。结果 4种重建图像中,MIP图像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显示率最高,对埋伏内部结构的密度差异显示最好。26例患者中, 14枚埋伏牙位于腭侧, 10枚位于唇侧; 1枚埋伏牙牙根位于唇侧,而牙冠位于腭侧向内、下生长;另1枚萌出方向与其完全相反。结论 MIP图像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MPR、CPR、SSD,可作为颌埋伏牙CT定位的首选图像。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44例为单发病灶,9例呈多发病灶;25例单发病灶和9例多发病灶表现为边缘模糊;25例肿块内见有钙化,14例颗粒状钙化,5例乳头状钙化,6例不规则钙化。49例转移淋巴结边缘规则,另4例边缘模糊或呈融合趋势;转移淋巴结有明显钙化的25例(颗粒状钙化19例,乳头状钙化4例,不规则钙化2例);22例淋巴结有囊性变,13例囊壁内见有乳头状强化。结论:甲状腺体积增大,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的伴有颗粒状钙化的,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指征;若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囊性变、囊壁内乳头状结节及颗粒状钙化,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石榴皮提取物(Pomegranate peel extracts,PPE)对丙酸睾酮诱发小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诱发小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模型,以250及500 mg/kg两种不同剂量的石榴皮提取物灌胃给药,连续12 d,测定小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光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清睾酮(T)水平,前列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水平,HPLC法测定石榴皮提取物体外对5α-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石榴皮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前列腺指数并改善其病理状态,同时降低血清T水平、血清NO含量和前列腺组织中MDA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指数(P<0.05或P<0.01).此外,体外实验证明石榴皮提取物对5α-还原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结论 石榴皮提取物对丙酸睾酮引起的小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5α-还原酶活性及调节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