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面向新世纪硕士研究生免疫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免疫学等前沿学科高速发展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研究生免疫学教学体系是当前各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选择应用性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加以突出 ,在教学中增加免疫学高新技术内容 ,同时规范教学及加强教学评价 ,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免疫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医学本科《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免疫学专业知识抽象,未知领域很多,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双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医学本科生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即双语教学)讲授医学免疫学课程的优势,以及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事项(英文免疫学教材的选择,授课过程中中、英文比例的确定以及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等)。  相似文献   
3.
近来,发现补体含量的变化与许多疾病有关。为探讨免疫复合物病的发病机理,在建立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动物模型时,我们曾观察了免疫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血清中总补体量的动态变化),血清中总补体量在免疫复合物(IC)形成时期急骤下降,是判断动物血清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我们用CH_(50)试验测定了225只健康家兔血清中总补体量正常值范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按Yonemasu及Stroud二氏略加改进的从人血清中分离C_(1q)的方法。该制剂通过双向扩散、免疫电泳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免疫化学分析和红细胞凝集试验、~(125)Ⅰ-结合试验等生物学活性鉴定,其活性及纯度均较满意,产量达血清中C_(1q)量的15—25%。  相似文献   
5.
6.
7.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抗原,大剂量(25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注入家兔耳静脉内,造成动物“一过性”血清病。隔日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于-40℃冻存,在统一条件下用聚乙二醇沉淀-补体消耗试验检测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并用CH_(50)试验平行测定血清中总补体量。实验结果表明:家兔于注射BSA抗原后第6天开始检出CIC,第10天达最高峰,第12天下降;血清中补体含量与此相反,第6天开始下降,第10天下降到最低水平,第12天后又逐渐回升。本法检测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CIC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用固相C_1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动态变化。利用C_1g及酶标抗兔IgG与血清中免疫复合物(IC)结合后,通过底物溶液显色,检出循环内BSA-兔抗BSA免疫复合物,颜色深浅与样品内复合物量成正比。用本法检测21只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变化,结果证明:循环内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实雷公藤多甙(GTW)是否对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有治疗作用,我们以家兔AESS为实验模型,设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动物各17只。治疗组于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前2天和注射后给GTW15mg/kg/d胃管灌服,临用前将GTW混悬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共2周。对照组胃管灌服等量0.5%CMC,共2周。结果证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循环中特异性BSA-抗BSA复合物和血清中抗BSA-IgG抗体显著减少,血清中总补体量增高,肾组织炎性病变和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减轻,血浆白蛋白、肌酐均恢复正常,充分说明GTW对家兔AESS确实有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