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分析各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TNM分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MVD与VEGF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10月14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男2例,女12例;年龄57~72岁,平均65岁。经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结果 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次经原切口行开胸手术结扎胸导管,手术顺利,术后未再出现乳糜胸,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需及时诊断,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避免长期不愈导致机体衰竭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隐丹参酮(ICTS)对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采用0、5、10、20 μmol/L ICTS处理24、48、72 h后, 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确定ICTS抑制BGC-823和SGC-7901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ICTS处理后胃癌细胞中Cyclin D1、Bcl-2、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0、5、10、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789±0.048)%、(16.74±1.55)%、(33.58±2.26)%、(54.62±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10、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184±0.023)%、(12.76±1.73)%、(32.95±2.47)%、(53.80±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BGC-823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62±2.61)%、(55.08±2.35)%、(59.7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3.80±2.65)%、(55.76±2.47)%、(61.83±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为(78.34±7.13)%和(79.57±7.3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TS处理组BGC-823、SGC-7901凋亡率分别为(24.78±3.42)%和(28.76±4.2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Cyclin D1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TS通过增加p53、p21表达,降低Cyclin D1和Bcl-2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G0/G1阻滞和凋亡,发挥抗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治过程中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急性肠梗阻117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小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诊治特点。结果:117例急性肠梗阻,明确原发性小肠肿瘤所致肠梗阻4例,均行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特别是老年无手术史小肠梗阻者要谨慎小肠肿瘤。小肠肿瘤性急性肠梗阻术前多不能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往往在手术探查时明确。  相似文献   
5.
广州经济贸易学校学生贫血状况调查何家杰贫血是青少年的常见病,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和学习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我校在校学生贫血状况,我们于1994年5月,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血红蛋白(Hb)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我校在校学生574人,...  相似文献   
6.
王聆宇  李文忠  罗仕云  何家杰  李毅 《西部医学》2021,33(11):1694-1697
目的 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与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5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前者行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后者行高位结扎。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长于高位结扎组(P<0.05),术后通气时间短于高位结扎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高位结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D3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目与高位结扎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位结扎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高位结扎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高位结扎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及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与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相近,但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更能够减少吻合口瘘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血吸虫病在我国寄生虫病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国内卫生监管部门在管理上不断地改进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该病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国内仍存在经济落后以及疫病多发的地区,导致血吸虫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一旦到了晚期可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静脉高压和脾脏肿大~([1-3])。本文为探究二级脾蒂离断手术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微创游离术在食管癌Ivor-Lewis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1月行Ivor-Lewis术式食管癌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63岁,食管中段癌14例,食管下段癌11例,腹部操作均采用经脐部、右腋前线平胆囊底水平、左腋前线平左侧肋缘及前述两操作孔与脐部连线中点做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器械,超声刀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结果 2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腹腔镜操作时间30~80 min;出血约2~20 mL,无术中输血;行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干动脉、胃大、小弯及贲门旁淋巴结完全清扫,术后患者2~4 d肛门排气,术后5~7 d恢复进食,术后住院9~12 d;25例患者随访1~2年,进食及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转移及死亡者。结论食管癌Ivor-Lewis术式中采用腹腔镜胃微创游离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充分游离胃、腹腔淋巴结清扫彻底同时具有减少手术创伤、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贫血是青少年的常见病,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和学习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我校在校学生贫血状况,我们于1994年5月,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血红蛋白(Hb)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2021年我院收治环状混合痔病人105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改良PPH术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PPH术。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各项指标、围手术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8.35±4.37)分钟,大于对照组的(36.42±6.21)分钟(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少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肛门疼痛、尿潴留、首次排便时间、远期肛门坠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8±0.62)天,对照组为(5.1±0.5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出血率分别为(17.28±2.22)ml和3.7%,对照组分别为(16.75±2.13)ml和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