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人们常常使用钉螺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这两个反映感染螺水平的指标。但不少调查者往往把两者混淆起来而视为同一概念,导致错误结论,给防治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弄清两者的相互关系,本文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现场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 2个 ,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 结果 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 ,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 ,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0 .69%、1.88% ,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0 .3 9%、0 .2 9% ;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 ,尤其以单退点为甚 ;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 ,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 (IHA)高达 2 0 %以上 ,耕牛粪检阳性率最高达 3 4.48%。 结论 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是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简称世行血防项目)重要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提高健康水平。我省自世行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在疾病控制措施中已逐步列为最优先的地位。为了使我省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我所在省卫生厅、地病办的领导下,本着健康教育为防治工作服务的思想,增强健康教育工作意识,规范健康教育工作行为,指导全省血防健教人员以预防急性感染为主线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传播血防知识,增强流行区居民血防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铜陵县“九五”期间江滩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1996—2000年铜陵县江滩地区各年度查灭螺资料和查治病资料,统计相关指标。结果 “九五”期间前2年滩地螺情相对稳定,自1998年起有螺面积和易感地带面积开始回升,至“九五”末期,江洲滩地区实有钉螺面积比“八五”期末上升了7.94%,易感地带面积增加了57.58%;人群感染率仍居高不下,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粪检阳性率初期逐年上升,至“九五”末期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八五”末期水平;急性感染年年发生;耕牛粪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受检率和受治率较低。结论 铜陵县“九五”期间江滩地区钉螺孳生地范围有所扩大,人群感染率回升后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芜申运河(马宣段)航道整治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提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对策。方法根据工程设计报告.现场考察工程涉及区域有关情况.收集血吸虫病防治历史资料.开展螺情和病情现况调查.综合分析工程项目对血吸虫病流行和传播的影响,提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措施。结果芜申运河(马宣段)航道整治工程可以在局部地区消灭钉螺.但也存在着钉螺孳生、扩散及加重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工程在建役和运行期间应采取防止因工程建设造成钉螺扩散和加重血吸虫病传播措施.提高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结论芜申运河(马宣段)航道整治工程存在造成钉螺扩散和加重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对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的三峡建坝前后大通水文站丰,平,枯各典型水文年的水位数据,用内插法推算安徽省铜陵县胥坝铁锚洲水位变化规律;结合现场调查不同高程滩地钉螺分布及人群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月建坝后较建坝前水位上升,5-9月建坝前后水位变化较小,10-12月建坝后较建坝前水位下降;秋季退水时间提前;有螺带分布于整个高程的滩地;居民上滩活动主要分布于滩地的较低和较高两个部分高程带。结论: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将会造成低高程滩地钉螺扩散和人群接触疫水的机会和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在山丘地区杀灭钉螺效果。方法在石台县山丘地区选择沟渠和坡地等有代表性的有螺环境,分别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50g/m2)不清理环境施药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2g/m2)法分别进行清理环境和不清理环境施药灭螺,于施药后3、7、15天观察钉螺死亡情况。结果在沟渠环境中,灭螺后3d、7d、15d,粉剂灭螺效果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不清障喷洒灭螺效果(χ2=20.8362~77.8524,P<0.005),与可湿性粉剂清障喷洒灭螺效果无显著差异(χ2=0.1542~3.2426,P>0.05);在坡地环境中,灭螺后3d、7d、15d,粉剂灭螺效果均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不清障喷洒和清障喷洒灭螺效果(χ2=60.3545~212.8355,P>0.005)。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灭螺效果在不清障的情况下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相当,但在清障的情况下其效果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且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灭螺,因此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滩型流行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江滩型地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易感季节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居民疫水接触情况;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调查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疫水接触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30岁达到高峰,以后则维持在这一高峰水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农民显著高于学生,文化程度越高,疫水接触率越低。接触方式青少年以游泳戏水为主,20岁以上成年则以洗涤为主;女性以洗涤为主,男性除洗涤外,游泳戏水也占较大比例;农民以洗涤为主,学生以游泳戏水为主,洗涤次之;文盲人群以洗涤为主,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除以洗涤为主外,游泳均占一定的比例。60岁以下人群疫水接触率与人群感染率基本吻合,但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农民、女性为主要接触疫水人群,生活性和娱乐性接触为主要接触方式,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