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0例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依据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MoCA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依据血Hcy水平、年龄等进一步分层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及相关性评价。结果血Hc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存在高Hcy血症的患者比无高Hcy血症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是1.33,95%CI 1.018~1.733;年龄>65岁的患者MoCA评分与血Hcy水平呈轻度负相关( r=-0.426,P=0.048);年龄≤65岁患者MoCA评分与血Hcy水平呈中度负相关( r=-0.518,P=0.000)。结论血Hc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Hcy与认知功能水平得相关性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小剂量泮托拉唑(10 mg)治疗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通过与法莫替丁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及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7例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黏膜保护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腹痛和反酸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GE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糜烂区与非糜烂区PGE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E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各部位PG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泮托拉唑能缓解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提高胃黏膜PGE2的水平和改善胃黏膜组织炎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21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判断有无认知损害,比较有(无)认知损伤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血尿酸水平,进行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无认知损害与有认知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对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对危险度为1.31,95%CI(1.16,1.47)。结论:脑梗死后存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为静脉溶栓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9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以NIHSS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溶栓后1h有效62例(24.90%),溶栓后24h有效118例(47.39%),溶栓后第7天有效165例(66.27%)。溶栓1h有效组房颤史比例、溶栓前NIHSS评分明显均低于无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房颤史、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1h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溶栓24h后有效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onset to treatment,OTT)、房颤史比例、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OTT、房颤史、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24h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溶栓7d后有效组OTT、溶栓前NIHSS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OTT、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7d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因素。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效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房颤史、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OTT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硬化程度对新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170例连续纳入的疑诊脑动脉硬化症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随访6个月,评价动脉硬化程度与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所示脑动脉硬化程度与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相关系数为0.575(P<0.05),呈正相关。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动脉硬化程度越高,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行抗血小板、降脂、脑保护、对症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静滴,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7 d、14 d,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尤瑞克林能促进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在巴曲酶治疗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护照射病变血管是否能够提高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接受巴曲酶10U治疗1次,治疗组患者在巴曲酶治疗的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护照射病变血管1h.监测治疗前及用药后3d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2组患者就诊时、巴曲酶治疗后24h、第3日、第5日及1周时的NIHSS评分、进展性卒中及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就诊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第3日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33);2组患者就诊时、治疗后24h、第3日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第5日及1周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0,P =0.002),治疗组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9),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巴曲酶治疗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病变血管连续监护照射1h能够增强巴曲酶的降纤作用,提高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脑梗死患者21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分为无认知损害组46例及认知损害组165例,比较2组患者入选时和随访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并评估MoCA分值与BI和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无认知损害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且BI评分高于认知损害组患者(P<0.05),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大于认知损害组(P<0.05);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所有患者MoCA分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BI评分呈正相关,与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损害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