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PA检查,采用VR、MIP、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经临床随访确诊肺栓塞26例;运用MSCTPA检出26例累及195支肺动脉,其中肺动脉主干0支,左、右肺动脉主干15支,叶肺动脉52支,肺段动脉82支,亚肺段动脉46支。195支肺动脉病变中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为68支,占34.87%;偏心性充盈缺损为49支,占25.13%;混合型37支,占18.97%;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为41支,占21.03%。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SCTPA能全面地显示栓子的形态、位置、范围。结论:MSCTPA能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及相关病变的影像表现,可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56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年,复发加重5个月"入院.疼痛呈阵发性,以夜间为甚.向腰背部放射.体检: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自由心率下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疑诊冠心病的自由心率(心律变异≤5次/分)患者,按心率高低分为A、B、C三组,A组心率<75bpm,B组心率为75~90bpm,C组心率>90bpm;三组均采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其中A组中有13例、B组有18例、C组有11例在CTCA检查后一周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三组患者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可评价血管节段数/总节段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以CAG为金标准,计算三组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A、B、C三组CTCA冠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7.6%(649/664)、96.9%(928/958)、95.2%(660/6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9±0.48)、(4.56±0.44)、(4.74±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5.98±0.19)、(5.00±0.18)、(4.10±0.1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0%、94.0%、82.4%、95.2%,B组分别为90.5%、94.8%、83.8%、97.1%,C组分别为84.4%、96.70%、90.5%、94.4%。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自由心率患者CTCA均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并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其辐射剂量随心率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罕见的原发性颅骨内脑膜瘤的CT和MRI征象进行总结及文献复习。颅骨内脑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脑膜瘤,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为颅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颅骨内脑膜瘤影像学有一定特殊性,仔细分析临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颅骨内脑膜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预测肺部肿瘤性磨玻璃结节病理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证实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依据病理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浸润前病变组(32例)、微浸润腺癌组(29例)与浸润性腺癌组(36例);采用肺结节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自动计算肺结节的最大横截面长径、面积、体积和密度(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分析上述定量指标与3组病理类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绘制风险指数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最大横截面长径、面积、体积、最小CT值与3组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CT值、最大CT值与3组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病理类型的最大CT值分别为(142.19±133.12)、(180.72±90.51)和(260.17±134.62)HU;3组病理类型的平均CT值分别为-642.50(-693.50,-593.50)、-530.00(-567.00,-519.50)、-324.50(-393.75,-190.25);平均CT值鉴别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组(微浸润+浸润性)的最佳临界值为-557HU,诊断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93.7%;平均CT值鉴别微浸润与浸润性腺癌组的最佳临界值为-484HU,诊断浸润性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96.6%。结论:定量分析指标中的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对磨玻璃结节的病理侵袭性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5例次)CT原始横断位图像及经后处理VR、MPR、CPR图像,观察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破口、夹层长度、是否累及分支动脉、真假腔大小、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夹层动脉是否扩张或狭窄以及内脏是否缺血或坏死。结果:MSCTA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VR、MPR、CPR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清晰显示动脉夹层的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影,显示内膜破口4例,夹层长度2~4cm不等,累及分支动脉3例,假腔大于真腔3例,真腔大于假腔1例,假腔内血栓2例,所有动脉夹层真腔供血3例,假腔供血1例,1例为动脉夹层内支架术后,夹层消失,管腔通畅。1例合并小肠缺血。结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目前MSCT是本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65岁,因突发上中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4 h入院.查体:血压98 mmHg/72 mmHg(1 mmHg=0.133 kPa),上腹部膨隆,肌张力增高,有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13.14×109/L,NEU 11.96×109/L,尿淀粉酶14 205.3 U/L,尿胰蛋白酶原-Ⅱ阳性,血淀粉酶2 060.4 U/L.超声示:胰腺肿大,考虑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中的MSCT漏诊原因,以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结肠镜、病理、肿瘤长径、发病部位、MSCT表现、漏诊及其原因;按是否漏诊分为漏诊组与未漏诊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肿瘤漏诊率、肿瘤大小以及MSCT与结肠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17例患者手术证实均为双原发癌,其分布为:右-右半结肠组3例,右-左半结肠组1例,右-直乙状结肠组5例,左-直乙状结肠组2例,直乙状结肠组6例;术前MSCT检查漏诊肿瘤10处(29.4%,10/34),其中近端肿瘤6处(升结肠、乙状结肠各2处,结肠肝区、横结肠各1处 ),远端肿瘤4处(横结肠2处,结肠脾曲、乙状结肠各1处),漏诊原因包括:技术因素、肿瘤形态、体积、病理因素及肠套叠。结肠镜检查漏诊1处(2.9%,1/34),原因为远端肿瘤致肠腔狭窄,肠镜探头无法通过。以肿瘤病灶为分析对象,肿瘤病理对漏诊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黏液腺癌和腺瘤恶变的漏诊率高于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CT漏诊肿瘤的长径为2.5cm(1.5,3.0),未漏诊肿瘤的长径为4.0cm(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1,P=0.041)。CT诊断符合率为70.6%(24/34),肠镜诊断符合率为97.1%(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将10处漏诊按出现频次进行排序,最主要的原因为技术因素、肿瘤形态。结论: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并不少见,诊断者应考虑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可能,完善CT检查技术,提高对不典型肿瘤及病理改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检查中ADC值和LSR值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肺部CT检查发现肺部大于1cm结节或肿块的55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检查和DWI(b=600s/mm^2)扫描,分析肺内良恶性病变ADC值和LSR值的特点。结果 :ADC值和LSR值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和0.783,最佳诊断阈值为1.53×10^-3mm^2/s和1.075。ADC值和LSR值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9.1%和72.1%,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6.7%,两者之间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4,0.48);将ADC值和LSR值联合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3.0%,高于任何单一的诊断方法(P=0.04,0.0077);特异度为73.3%,与单一诊断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48)。ADC值、LSR值以及ADC值联合LSR值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和准确率分别为87.2%,57.9%,2.96,0.29,52.4%,77.6%;93.9%,52.0%,5.4,0.32,58.8%,75.9%;90.9%,78.6%,3.48,0.23,66.3%,87.9%。结论:磁共振DWI检查对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将ADC值和LSR值联合起来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一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病变与脊髓DWI信号强度之比(signal-intensity ratios between lesion and spinal cord from DWI,LSR)对肺内良恶性结节及肺癌类型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9月行磁共振检出肺内结节的55例患者,对58个肺部病灶行穿刺活检,恶性病变43个,其中腺癌15个,鳞癌15个,小细胞肺癌9个,转移瘤4个;良性病变15个。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解析,ADC值、LSR值对肺内良恶性结节的鉴别采用ROC曲线,两两比较选取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内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76±0.47)×10^-3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30±0.46)×10^-3mm^2/s,前者高于后者(t=3.353,P=0.01);良性病变的平均LSR值为0.99±0.33,恶性病变的平均LSR值为1.67±1.11,前者低于后者(t=-3.563,P=0.01)。中央型肺癌与周围性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1.35±0.34)×10^-3mm^2/s和(1.34±0.61)×10^-3mm^2/s,平均LSR值分别为1.61±1.17和1.66±1.03,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肺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小细胞肺癌(1.06±0.16)×10^-3mm^2/s,非小细胞肺癌(1.43±0.49)×10^-3mm^2/s;腺癌(1.64±0.56)×10^-3mm^2/s,鳞癌(1.21±0.28)×10^-3mm^2/s。平均LSR值分别为小细胞肺癌1.91±1.17,非小细胞肺癌1.55±1.08;腺癌1.11±0.37,鳞癌1.98±1.38。小细胞肺癌组平均ADC值低于非小细胞癌组(t=-2.178,P=0.036),但两组间平均LSR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869,P=0.391);腺癌组平均ADC值高于鳞癌组(t=2.671,P=0.012),腺癌组平均LSR值低于鳞癌组(t=-2.340,P=0.033)。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及肺癌不同类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