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随着医用材料学的进步,近年来开始尝试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但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我们对12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别用GUNZE可吸收肋骨钉行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价可吸收肋骨钉对于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作用. 资料和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多发肋骨骨折(肋骨骨折数均≥6根,除外合并有严重颅脑、腹部或其他系统创伤者和原有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者)120例男性患者.按年龄、肋骨骨折数和ISS、AIS配对,分为手术内固定和保守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胸片或胸部CT扫描加肋骨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肋骨骨折数量和部位.详细创伤和治疗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3.
闫咏梅教授认为不寐的发生与瘀血阻络有密切关联,瘀血阻滞脉道,影响营卫气血阴阳之交通,其具有易形成、难祛除的特点,常常累及多个脏腑,易导致气机运行的道路受阻,发为不寐。故临证从"瘀"治疗不寐,如活血化瘀、化痰祛瘀等治法,善用蜈蚣、丹参、全蝎、僵蚕等药。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骨小梁微结构是决定骨强度及其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而普通X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不能精确反映骨小梁的真实微结构。高分辨率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HR-p QC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影像学检测技术,能够定性、定量测量体内骨小梁三维微结构和体积骨矿物质密度,具有极高的精度和相对低剂量的辐射。这种新型成像工具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骨小梁微结构,利用HR-p QCT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建模计算,能够准确预测骨强度,结合三维重建图像及骨小梁微结构参数还能够评估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HR-p QCT的技术流程、数据参数及其临床应用等内容,以期为HR-p QCT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膀胱炎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下尿路感染。老年的该病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病情更易复发,因此治疗老年性膀胱炎的方法与治疗年轻人膀胱炎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对老年性膀胱炎如何进行治疗呢?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肺癌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伟伟  陈海泉 《肿瘤》2007,27(4):327-329,332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因此预后较差。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肿瘤引发相关蛋白质的变化,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依据。本文分析总结了有关肺癌诊断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并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分别叙述。作者在综合各项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前言创伤是人类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 胸部创伤占创伤约25%,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壁损伤(>50%)[1]。近十年,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得益于手术材料和器械的日益进步,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rib fracture, SSRF)在各阶层医院广泛开展, 大量的病患获益。尽管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专家共识或指南, 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证据少而且级别低, 存在涉及面窄、观点模糊等一系列问题, 在很多方面存在盲区。胸骨骨折约占胸部创伤入院患者的3%~8%[2], 以往保守治疗为主, 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 保守治疗经常失败, 骨不连、严重胸痛、呼吸困难和胸壁矛盾运动等, 手术固定越来越广泛开展。目前胸外科、急诊外(创伤)科、骨科、普外科医师均在做相关手术,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纲领性指导, 存在过度医疗或延误治疗现象。由全国数十家医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胸部创伤临床研究协作组China Chest Injury Research Society(CCIRS)"[3], 在胸部创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单中心及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此基础上, 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牵头, 筹划制定"创伤性肋骨、胸骨骨折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侧重于外科手术, 而非胸部损伤的一般处理, 故省略了一些基本问题, 例如对肺挫伤、机械通气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体形式存在,仍能以低频率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其整合方式包括随机整合和靶向整合。本文对已有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脱靶修饰的全基因组分析、整合位点分析、核型分析和评估细胞转化潜力试验等进行综述,并对建立准确快速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体系予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新的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估非连枷胸肋骨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9例非连枷胸肋骨骨折病例(骨折数≥3根),测定并比较患者入院即刻(IN)、术前1天(PRE)以及术后第1、2和7天(D1、D2、D7)的相应疼痛指数(PAIN)、肺功能指标,即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的差异。 结果109例非连枷胸肋骨骨折患者中男性85例(78.0%),女性24例(22.0%);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2岁);合并多发伤75例(68.8%),单纯胸外伤34例(31.2%);平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21分;平均肋骨骨折数5.79(3~16)根;平均入院至手术时间4.36(1~16)d。术后所有患者获得治愈,术后切口感染2例(1.8%),切口周围麻木5例(4.6%)。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后第7天即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肺功能指标(VC、FEV1和P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骨折数≥3根的非连枷胸肋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早期即可明显缓解疼痛,快速恢复肺功能,手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