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慢性乙型肝炎45例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及HBV-DNA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金才  羌韧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2):179-179,18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HBV-Bcp)变异及HBV-DNA定量,结果HBV-Bcp变异阴性组HBV-DNA定量值明显低于HBV-Bcp变异阳性组(P<0.05),提示HBV-Bcp变异可促进乙肝病毒繁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HBV-Bcp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PCR -ELISA法检测 47例慢性乙型肝炎HBV基本核心启动子 (BCP)变异 ,同时使用OlympusAu 5 60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肝功能 ,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白蛋白 (ALB)及血清胆碱酯酶 (ChE)水平 ,用德国BE凝血仪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示HBV -BCP变异阳性组患者较HBV -BCP变异阴性组ALT、AST、TBi略高 ,但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ALB、ChE、PTA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提示HBV -BCP变异阳性患者病情明显重于HBV -BCP变异阴性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HBV -BCP变异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69例肝硬化病人及37例正常人作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肝硬化病人较正常人门静脉血汉速度减慢,门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血流量增大;而肝硬经上消化道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亦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Maddrey评分对慢性肝衰竭(CLF)患者短期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LF患者59例,测定总胆红素(TBI)、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INR)、肌酐(CR),分析Maddrey评分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以及两者对CLF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结果:在CLF患者中,死亡患者Maddrey评分和MELD评分明显高于病情好转患者(P=0.000),Maddrey评分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716,P=0.000);Maddrey评分和MELD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40,在判断CLF患者短期预后方面两评分系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0,P>0.05).结论:Maddrey评分能很好的预测CLF患者短期预后,为进一步诊疗提供了较好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可使病毒逃避机体免疫 ,从而使抗病毒治疗失败且使病情趋于慢性化。我们检测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 (HBV BCP)变异 ,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 ,并计算出凝血酶原活性 (PTA) ;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记物 :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蛋白 (LN)。以初步探讨HBV BCP变异对乙肝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传染病,在这些肠道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本研究分析这两种病毒引起的重型手足口病1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 2003年~2012年在本院住院并应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在本院住院未应用任何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血生化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累积生存率和2 年内复发率情况。结果在入院时、治疗后4w、8w、12w时,治疗组患者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MEL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除在治疗4w末时,治疗组生存者腹水发病率为41.4%,低于对照组生存者的66.7%(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8w、12w和24w时,37例抗病毒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5.7%、75.7%和7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6.8%和54.1%(P<0.05);26例抗病毒的生存患者在2年内病情无复发,而20例未抗病毒的生存患者复发率为65.0%(P<0.001)。结论给予HBV-ACLF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减少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短期治疗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5月217例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对照组(102例)。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抗病毒,季德胜蛇药片调醋外敷,新癀片或美林、冰枕等降温处理,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2mg~5mg静脉推注,每天1次,共用1次~3次。比较两组临床体温下降和腮腺、颌下腺肿痛消退时间,从而评价地塞米松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治疗作用。结果: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5.03±0.25)d,腮腺、颌下腺肿痛消退时间为(7.48±0.26)d;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11±0.43)d,腮腺、颌下腺肿痛消退时间为(5.64±0.22)d。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地塞米松在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起促进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