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复习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其相关文献,对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术后病情迁延不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的鼻纤毛功能、免疫状态、感染及围手术期治疗等是影响CRS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行手术病理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00例,术前均有CT及MRI检查,比较分析CT及MRI与病理诊断(黄金标准)的符合率,并分析CT与MRI的影像诊断特点。结果病检起源部位检出率100%明显高于CT的85%,病检分期检出率100%显著高于CT的83%,比较差异明显(P0.05),病检恶性检出率100%与CT7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检恶性检出率100%显著高于MRI的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检起源部位检出率100%与MRI的97%比较无差异,病检分期检出率100%与MRI的94%比较差异不大(P0.05);CT恶性检出率75%显著高于MRI的25%,CT起源部位检出率85%显著低于MRI的97%,CT分期检出率83%显著低于MRI的94%,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以全面显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界线,有助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起源的准确评估,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和缝合法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鼻中隔黏膜。对比观察舒适度评分、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脓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缝合组术后12 h、24 h疼痛VAS评分、鼻塞VAS评分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显著优于填塞组(P均0.05);缝合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缝合组术后1周治愈率显著高于填塞组(P0.05);2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人交界粘连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A)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0例鼻咽癌病例标本(实验组)及50例鼻咽部黏膜增生息肉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测定鼻咽癌组织中JAM-A 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JAM-A mRNA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复习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其相关文献,对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术后病情迁延不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的鼻纤毛功能、免疫状态、感染及围手术期治疗等是影响CRS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胸透、胸部CT加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胸透、胸部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5年4月以来对197例患儿常规做胸透及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证实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病例经术中证实胸透阳性率为84.2%,胸部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阳性率为96.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胸部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与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异物部位对比准确率(96.45%).结论 胸透简单、安全、经济,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初筛;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较胸透对异物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率高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是目前无创非侵入性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较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粘膜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AR患者40例(AR组)和非AR患者25例(对照组),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测定每个受试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和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取鼻粘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IL-17A的表达,ELI-SA检测IL-17A的含量,分析鼻粘膜组织IL-17A的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中Ig E含量及血液中酸性粒细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IL-17A主要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表达,组织中IL-17A的表达量与AR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2=0.815,P=0.001),与血清中Ig E含量不相关(R2=0.06,P=0.11),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不相关(R2=0.11,P=0.06)。结论在鼻腔黏膜上IL-17A的表达与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缝合法和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患者90例,平均分成3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鼻中隔黏膜;负压组:术后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脓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鼻塞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和病情严重程度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3d鼻腔黏膜评分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1周治愈率,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7d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少于填塞组(P〉0.05),负压组未出现鼻中隔脓肿、血肿病例。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和负压法均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asal and 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行手术病理确诊的SNIP患者100例,术前均有CT及MRI检查,比较CT、MRI、CT结合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CT、MRI的影像诊断特点。结果 100例SNIP中起源于上颌窦27例,筛窦22例,额窦16例,鼻甲15例,窦口鼻道复合体8例,蝶窦7例,不能确认起源5例;CT与MRI诊断的分期符合率为98.0%,明显高于单独CT或MRI的诊断符合率94.0%、96.0%;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组织病变,骨炎症出现率为63.0%(63/100),与起源部位一致率64.6%(42/65),9例出现眶纸板或前颅底骨质破坏,与恶变有关,MRI表现:97例出现脑回征,86例准确预测起源部位(准确率86.0%)。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全面显示SNIP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界线,有助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起源的准确评估,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同期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术后给予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两组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4 h内,实验组VAS评分,病情轻度、重度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治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血肿、鼻腔粘连发生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后黏膜水肿,不增加术后出血和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