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治疗方法取硫酸镁250mg,甘油500ml,放入1000ml烧杯中,放进沸水中温浴,调匀。取出,缓慢搅拌使其冷却。以冷却后的硫酸镁糊剂涂布于创面周围感染区皮肤上(不可沾染创面),将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后换敷。典型病例张某,女,19岁。1989年6月29日来诊,右足背拇,食趾缝上缘米粒大皮肤破损,沿足背向上软组织急性感染,4×5cm区域皮肤颜色鲜红、肿胀。余未见异常,按上方用药1次痊愈。  相似文献   
2.
茯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付玲  于淼 《新疆中医药》2005,23(3):79-83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为常用中药,史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人心脾肺经。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秽,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茯苓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广泛应用于临床,名医洪竹书先生茯苓、甘草每方必用。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茯苓多糖、三萜类等成份及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并且有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芬太尼或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21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离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P<0.05)。两组局部注射痛、梦幻、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呕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4,P<0.05)。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与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判断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验证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40例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患者同时进行血清Cystatin C浓度和^99mTc-DTPA清除率的测定,以^99mTc-DTPA清除率为标准方法,对两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Cystatin C与^99mTc-DTPA清除率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是一种敏感,准确,并可快速反映GFR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肾硬化患者TGF-β1t-PA PAI-1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认为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纤溶活性的异常在肾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GF β1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 ,以探讨其在高血压肾硬化过程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 - 0 5~ 2 0 0 1- 0 8于我院住院及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92例为实验组 ,均符合 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排除糖尿病、肾脏病等 )。其中男性 118例 ,女性 74例 ,平均年龄 ( 5 2 4± 11 8)岁 ,病程( 9 7± 8 4)年。按照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调神舒肝针刺法对郁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1-03/2002-09在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针灸部病房及门诊就诊的郁证患者7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40例,对照组32例。对治疗方法选择均获患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①针刺组治则为调神疏肝,针刺穴位:内关、人中、三阴交、百会、印堂、太冲。内关:施捻转提插相结合泻法。人中:雀啄手法,致眼球湿润为度。百会: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印堂: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三阴交:施捻转提插补法。太冲:捻转提插泻法。②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肝腧、期门、阳陵泉、神门、间使。根据辩证或补或泻,或平补平泻。患者就诊时和治疗1个月后填写抑郁自评量表(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1~4分表示很少有到绝大部分时间有该项症状。但项目2,5,6,11,12,14,16,17,18,20为反评题,按4~1计分。测试时间范围为最近1周。20个项目评分相加得总分,超过41分为阳性)、Zung焦虑自评量表(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1~4分表示很少有到绝大部分时间有该项症状。但项目5,9,13,17,19为反评题,按4~1计分。测试时间范围为最近1周。20个项目评分相加得总分,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即得标准分,标准分超过50分为阳性)来客观评估抑郁、焦虑状态及严重程度。抑郁严重指数=总分/80;焦虑严重指数=标准分/80。结果:7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总分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33.40±7.71,52.70±6.80,39.58±8.50(t=7.91,7.61,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严重指数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0.40±0.07,0.66±0.09,0.48±0.10(t=7.32,7.14,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标准分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27.96±8.35,47.21±5.73,36.00±4.54(t=7.82,7.56,P<0.05)。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严重指数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0.34±0.09,0.59±0.07,0.45±0.05(t=7.26,7.09,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郁证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而调神舒肝针刺疗法从郁证的病因入手,干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患者71例,其中12岁以下者18例,占25.35%;13~20岁者53例,占74.65%.结果 良性卵巢卵巢肿瘤52例,占73.24%;恶性肿瘤19例,占26.76%.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儿童与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研究汉防己甲素(Tet)、普萘洛尔及两者联合用药对肝硬化(LC)门静脉高压症(PTH)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经临床诊断的LC住院患者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3175岁,平均58岁。其中乙肝性肝硬化25例,酒精性肝硬化18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5例,自体免疫性肝硬化6例。随机分为汉防已甲素组(H组),普奈洛尔组(X组),  相似文献   
9.
罗玲主任中医师是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尤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罗老师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癌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30例未经治疗的癌症患者、94例非癌症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胆固醇水平测定,对77例低蛋白血症的癌症患者在纠正低蛋白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进行对比分析;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免法(PCR-ELISA)对130例同一批癌症患者检测不同癌症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35例相应部位正常上皮组织中的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癌症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癌症组(P<0.01),非癌症组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低蛋白癌症患者在蛋白纠正治疗后,胆固醇明显提高,接近正常人水平;各种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胃癌组织81.8%(9/11)、肝癌组织83.2%(10/12)、肺癌组织87.5%(21/24)、食道癌组织85.7%(6/7)、乳腺癌组织75%(6/8)、前列腺癌组织84.6%(11/13)等;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相应肿瘤的癌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胃癌组织旁组织9.09%(1/11)、肝癌组织旁组织8.33%(1/12)、肺癌组织旁组织12.5%(3/24)、食道癌组织旁组织14.3%(1/7)、乳腺癌组织旁组织12.5%(1/8)、前列腺癌组织旁组织15.4%(2/13)等,与癌组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癌症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癌细胞复制呈加速与失控状态,为了满足癌细胞合成细胞膜的需要,导致LDL代谢增加,使细胞大量从血液LDL颗粒内摄取胆固醇,致使血清胆固醇降低.癌症患者在纠正蛋白治疗后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提示低胆固醇血症并非为内源性致癌因素.不同癌症患者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均呈高表达,而正常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不表达或表达阳性率极低.因此,血清胆固醇水平测定,可作为癌症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一项辅助指标;端粒酶的检测对恶性癌的诊断和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