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健康教育是通过健康传播使人们获得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健康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2-4].然而,健康态度在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孕早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SCL-90对12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及235名正常儿母亲孕早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病例组轻度(14.88%)和中度以上(4.13%)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23%和0.85%);抑郁(8.26%)和恐怖(6.61%)因子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40%和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孕早期胚胎出血、先兆流产、孕前患慢性病、孕前服用避孕药物为孕早期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孕早期经常吃肉蛋类为保护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孕早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儿母亲.  相似文献   
3.
孕早期心理健康状况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已有研究表明孕早期心理应激与子代CHD发生有关[1].本文探讨孕早期心理状况与胎儿CHD的关系,为预防CH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行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不少弊端,导致公共卫生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应通过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行“大学一卫生机构”联合培养等策略;构建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性教育模式,以培养“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调查40~60岁更年期妇女的绝经相关症状。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对40~60岁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共980例患者完成该调查,绝经年龄为(50.00±2.15)岁。绝经前期(n=189)、围绝经期(n=455)、绝境后期(n=336)与Kupperman评分等级呈弱相关(r=0.142,P=0.00)。最常见的5种绝经相关症状是骨关节和肌肉痛(68.98%,676/980)、潮热汗出(60.92%,597/980)、易激动(52.86%,518/980)、失眠(50.82%,498/980),阴道干涩(42.65%,418/980),其他依次为感觉异常、尿失禁、心悸、头痛、抑郁、皮肤蚁走感;除尿失禁、抑郁、皮肤蚁走感外,其他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女性患者的绝经相关症状以轻、中度为主,绝经发展过程与症状程度有关。围绝经期以潮热汗出最为常见,绝经后期以骨关节肌肉痛、失眠等问题多见,绝经前期最常见的症状是易激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是指妊娠满28周,经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产科手术[1].作为解决难产和处理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剖宫产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剖官产率呈现全球性持续上升趋势,在我国表现更加突出,然而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随之下降,剖宫产对母婴健康近、远期危害也日益凸显,如剖宫产产妇病死率相当于正常产的2~4倍,其新生儿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后者[2].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昌市孕妇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孕妇科学饮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南昌市1169名孕中期妇女24h、3d及1周的膳食进行调查和营养评估。结果孕妇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基本合理,谷类薯类、水果类、畜肉类摄入充足。大豆类、奶类、蔬菜类、禽肉类、鱼虾类、蛋类摄入偏低,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素存在不同程度摄入不足。结论我市孕妇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营养素缺乏现象,应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孕早期心理健康状况与出生缺陷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早期心理健康状况与出生缺陷的关系,为开展孕妇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出生缺陷儿及正常儿母亲孕早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所研究的心理因素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出生缺陷发生相关的心理因素.结果:研究分析了635名出生缺陷儿母亲和1263名对照的资料,病例组轻度及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2.28%和1.73%,高于对照组(8.00%和0.71%),且病例组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孕妇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常住地等混杂因素后,孕早期有轻度心理问题者,其胎儿患出生缺陷的风险是正常者的1.60倍.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为阳性者,将增加其胎儿患出生缺陷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1.68、1.82、1.96、4.20).结论:孕早期心理状况与胎儿出生缺陷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元,OR=0.240)、孕早期经常吃肉蛋类(OR=0.182)等减少胎儿患多指(趾)并指(趾)的风险;夫妻一方或双方家族遗传史(OR=10.187)、孕前职业接触有害物质(OR=3.029)等增加胎儿患多指(趾)并指(趾)的风险;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家族遗传史和孕前职业接触有害物质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0.18%和66.99%.结论 遗传因素是多指(趾)并指(趾)先天畸形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孕早期膳食与孕前职业接触有害物质等因素也与多指(趾)并指(趾)先天畸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