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前、后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变化。方法:C地38例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并接受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的患者。分别治疗前及治疗后17d,超声导引下经皮用18G组织切割针于病灶及其周边肝组织取活检标本,取出的组织标本石蜡包埋,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 、CD56^ 、CD68^ 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Fas配体;并在光镜下观察,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治疗前后、后阳性细胞直径、阳性细胞占单位面积百分比、T淋巴细胞Fas-L阳性表达率及治疗前后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变化。结果:治疗前肿瘤内仅有少量免疫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的CD3^ 和CD56^ 细胞最大径小于10μm,CD68^ 细胞最大径小于18μm。治疗后病灶内浸润的CD3^ 、CD56^ 和CD68^ 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治疗前相比CD3^ 细胞和CD56^ 细胞t和P值分别为3.48,-4.76和0.025,0.000,巨噬细胞t和P值分别为-2.46和0.028)。最大径大于10μm的CD3^ 和CD56^ 细胞分别由治疗前的10.4%和20.1%增至24.9%和30.2%,最大径大于18μm的CD68^ 细胞由10.2%增至33.4%。T淋巴细胞Fas-L阳性率由治疗前的7.2%增高至20.1%(P<0.01,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T淋巴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提高局部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色吾乡系这次寄生虫分布调查的中签点,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曲松县境内。位于东经92°3,北纬29°5。海拔4300m。地形为高原、高山,河谷;高寒草原灌丛植。全乡共1500人口,均为藏族。以农为主半农半牧。畜牧有绵羊、牦牛、黄牛、山羊,少数养猪和鸡。农作物有青棵、萝卜、白菜等。主食糌巴、酥油茶。有生食牛、羊肉和饮青棵酒的习惯。饮用河水,山泉水。  相似文献   
3.
西藏拉萨、林芝地区四县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对西藏自治区4县8个调查点2746人进行调查,共查见寄生虫21种。其中原虫9种、蠕虫 12种,未查见吸虫。粪检结果有结肠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人毛滴虫、贾第虫、肉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人酵母菌,其感染率依次为23.4%、7.8%、4.4%、0.6%、0.08%、7.3%、7.1%、0.04%和0.6%。蠕虫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和东方毛圆线虫,其感染率依次为18%、7.8%、1%、0.2%、20.4%、0.04%、0.04%和0.04%。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78人,其中烧虫感染率为13.5%;血清学检查463例,测得旋毛虫、包虫和囊虫阳性率分别为21%、16%和13%。结果表明,地理环境和人所处的经济、卫生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年龄是影响寄生虫分布和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局部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于治疗前后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比较治疗前后局部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电镜观察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经皮微波凝周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电镜观察该免疫细胞有伪足样突起,且胞质内可见较多内质网、线粒体及溶酶体。结论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地增强局部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超抗原生物制剂在肝内瘤区注射协同肝癌微波凝固疗法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肝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高聚生瘤区注射治疗,并予以分组对照。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由组织病理学确诊,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治疗前后常规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血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并于1个月及半年时分别做增强CT扫描。结果治疗组患者其生存率及未复发率高于对照组,且肝功情况好转,超声显示原肿瘤治疗区呈不均质偏强回声,CDFI显示内无血流信号,并随时间的延长,原瘤区呈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局部行超声引导下超抗原生物制剂高聚生注射(PHIT)能够有效地改善肝癌患者的临床情况,降低复发率,作为超声引导下肝癌微波(PMCT)治疗后的一种辅助性生物治疗手段,可协同PMCT进一步巩固治疗,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局部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于治疗前后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比较治疗前后局部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电镜观察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电镜观察该免疫细胞有伪足样突起,且胞质内可见较多内质网、线粒体及溶酶体.结论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地增强局部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模拟与检测离体猪肝植入式微波辐射热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计算机模拟超声引导下植入式微波辐射热场在离体猪肝中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常用的能量输出条件下微波热凝固的范围和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检测。通过实验得到了离体猪肝的模拟参数 ,建立了离体猪肝的计算机模拟热场图 ;在 2 6个猪肝上进行了 496个点次的测温以验证模拟热场的准确性。结果 :微波辐射时离体猪肝温升曲线与计算机模拟温度曲线有很好的一致性的占 88.91% ,猪肝凝固边界温度与计算机模拟的 5 4℃所对应的边界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 :用计算机模拟离体猪肝微波热场是准确的 ,该方法的确立为计算机模拟活体组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1987年从那曲安多县自毙旱獭体内获得一株疑似鼠疫噬菌体,将噬菌体命名为44号噬菌体。 西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和吉林一所共同完成了噬菌体鉴定任务。按“生物制品鉴定法规”方法进行。同时取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的鼠疫噬菌体86001批号,平行于本次试验的全过程。取19个生态型35株鼠疫强毒菌、鼠疫弱毒菌,假结核菌等。用两个不同温度(28℃、37℃)进行。判定为44号株为鼠疫噬菌体。两个不同温度增殖的噬菌体。44号株和兰州株分别保存于4℃~8℃冰箱。1997年取保存9年的噬菌体进行了特异性和效价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方法1994年5月至2001年7月,共有234例肝癌患者339个结节进行了微波凝固治疗,其中男20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8岁.肿块大小1.2~8.0 cm,平均(4.1±1.9)cm.治疗后利用超声、CT、MRI、穿刺活检及化验检查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91个月,平均27.9个月.结果治疗后,彩超检查结节血流消失率为92.0%(263/286);89.2%(190/213)的结节治疗后增强CT无强化;89.1%(41/46)的结节治疗后MRI无强化;治疗后再活检结节的完全坏死率为92.8%(180/194).1、2、3、4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70%、81.60%、72.85%、66.37%和56.7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肿块的大小有关.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该方法须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状淋巴瘤患者,术前超声观察病灶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和血供情况,结果:9例病灶均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后方:多数(66.67%)大小在2-4cm;5例(55.56%),边界清晰,4例(44.44%),病灶后缘与深部组织粘连而边界欠清(但前缘不与皮肤粘连);回声多为单纯囊肿型(33.33%)和多房囊肿型(55.56%),1例为实性为主的混合回声;4例淋巴管瘤内术后病理发现合并有血管瘤成分;6例(66.67%)病灶内无血流信号,3例有少量动脉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