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家为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相关的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疾病预防控机制机构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建立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应在特殊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完成,避免危险生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016—2021年云南省手足口病CVA9型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分子进化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16—2021年各州市采集的手足口病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分型分析,通过细胞培养,富集病毒后进行VP1区基因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用Mega 5.2软件邻位相接法和Kimura 2参数法构建CVA9的基因进化树。结果 云南省共分离到6株CVA9病毒株;CVA9毒株分布在4个州市,阳性病例均表现为轻症,年龄分布在7岁及以下年龄段,发病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2月份。其中VP1区基因在11、12、18、84、132等位点氨基酸变化活跃。CVA9的10个基因组(A~J)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率均大于15%,云南省分离的6株CVA9毒株分布在B基因组的G亚型。各CVA9株之间核苷酸、氨基酸差异率分别为15.75%~24.72%、1.39%~2.16%。云南省分离的6株CVA9毒株和国内云南、山东、浙江参考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2016—2021年引起手足口病的CVA9病毒散在流行,与国内部分省市引起手足...  相似文献   
3.
CD4^+T淋巴细胞检测内部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诊治中有重要意义,是艾滋病诊断、病程龄控、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D4^+T淋巴细胞的进行性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染者免疫系统破坏情况及其向艾滋病期进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自1989年首次发现成批HIV感染者以来,全省HIV感染流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止2006年底,全省共发现HIV感染者48 951例,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均存在.为了解云南省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于2005-2006年开展了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内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估起步较晚,目前既没有评估技术,也未建立环境评价标准。因此,在实验室发生污染泄漏时,能及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临界值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找到病原微生物的最低感染剂量,依据暴露剂量确定最低感染浓度,从而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临界值,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艾滋病防治工作两降一升的总目标,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成为防治工作的主策略。为了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的需要,提高农村居民接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亚型的地理及人群分布.方法 采集云南省2001-2006年1319名HIV-1感染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提取病毒RNA,用巢式PCR方法对gag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基因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进化树分析方法进行亚型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了644名HIV感染者的基因序列,发现云南存在7种HIV-1亚型的流行,包括CRF08_BC、CRF07_BC、CRF07/08_BC,CRF01_AE、C、B'及URFB/C.C/CRF07_BC/CRF08_BC在各地均存在,而CRF01_AE主要存在于与缅甸接壤的德宏、保山、西双版纳和普洱.此外,还发现在感染C/CRF07_BC/CRF08_BC的人群中,61.6%(270/438)为注射吸毒感染,而感染CRF01_AE的人群中,注射吸毒传播仅占8.5%(15/177).结论 云南省存在7种HIV-1亚型流行,亚型分布与传播途径相关,并存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各级医院、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222家医疗卫生机构(医院78家,疾控中心144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率为79.73%,疾控中心高于医院(P = 0.030)。30家机构无负责生物安全管理的部门或人员。仅28.21%的医院和14.58%的疾控中心有生物安全工作相关经费投入。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医院和疾控中心都有短板存在,突出体现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管理方面不足,其他多个环节医院优于疾控中心。60.36%生物安全柜和39.19%的高压灭菌器未定期开展监测,首要原因是无适合的监测部门/机构和经费支持。结论 (1)云南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大生物安全经费投入、增加人员和培训并持续加强本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才能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有序开展。(2)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设备定期监测,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