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母体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胎盘炎症反应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 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47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胎盘 病理结果分为PIR组(238例)和非PIR组(240例)。分别比较两组孕妇晚孕期的几种血清炎症指标(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数、淋巴细胞数、CRP、NLR)水平与胎盘炎症相关性进行比较,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盘炎症反应发生独立危险 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记录曲线下面积以分析晚孕期不同血清炎症指标预测 PIR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RP、NLR预测PI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95% CI:0.485~0.766)、0.716(95%CI:0.453~0.783)、0.329(95%CI:0.228~0.431)、0.725(95%CI:0.677~0.765)和0.801(95%CI: 0.742~0.856)。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孕妇早产(OR=2.446,95%CI:1.003~4.590)、胎膜早破(OR= 2.304,95%CI:1.049~4.161)、NLR>7(OR=3.268,95%CI:2.071~6.920)、CRP>15 mg/L(OR=2.137,95%CI:1.412~8.236)均为PIR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孕期NLR增高可作为预测胎盘炎症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孕妇与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病率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研究。采用RevMan 5.3与Stata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荟萃分析,采用OR值及相应的95%CI评价不良结局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692例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3101例单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组发病率高于单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胎盘早剥OR=2.16,95%CI为1.40~3.36;产后出血OR=2.90, 95%CI为2.03~4.15;心功能衰竭OR=3.73, 95%CI为2.10~6.63 ;肺水肿OR=2.76, 95%CI为1.04~7.27;剖宫产OR=2.27, 95%CI为1.58~3.26;胎膜早破OR=2.99, 95%CI为1.64~5.47;早产OR=6.24,95%CI为4.16~9.38,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率OR=2.33, 95%CI为1.66~3.26。 结论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心功能衰竭、肺水肿、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的发病率比单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