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在孤独症儿童言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72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只进行每周3~4次的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每周3~4次的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S-S法及图片表达能力评估.结果 治疗后,S-S检查中观察组的言语发育达到更高阶段的人数比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图片表达能力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1).结论 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临床上可在常规语言认知训练的基础加上器具辅助的口部运动训练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及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两类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31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21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及7名正常发育儿童进行早期社会交流量表检测及Gesell发展诊断量表评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在各个低水平及高水平回应性和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均存在差异(P0.05),语言发育迟缓组在眼神接触、高水平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与语言发育迟缓组在注视交替、指示、展示、低水平及高水平的回应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此外,跟随远距离指示、注视交替及指示能力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及语言发育迟缓组共同注意力相对独立的差异项。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高水平与低水平的回应性及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主要在眼神接触的行为上缺陷明显。跟随远距离指示能力、注视交替能力及指示能力是判别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相对独立差异项,临床上可以借此对以上两类儿童做初步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智能提取语音参数的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和人工提取语音参数的Praat声学软件在重要参数上的差异。 方法 选取32例正常受试者,分别用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和传统Praat语音软件进行语音采集,前者可以即时智能分析出持续元音/a/、/i/、/u/的平均基频(mF0)、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传统Praat软件则是通过人工提取采录语音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对上述两种语音分析工具的重要声学参数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 采用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对同一受试者进行第1次评估和第2次评估,除元音/u/的mF0(ICC=0.75)重测信度较好外,元音/a/的mF0(ICC=0.97)、F1(ICC=0.97)和F2(ICC=0.98),元音/i/的mF0(ICC=0.93)、F1(ICC=1.00)和F2(ICC=0.95),元音/u/的F1(ICC=0.98)和F2(ICC=0.94)的ICC值均高于0.90,说明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的重测信度极好。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元音/a/的mF0(ICC=0.99)、F1(ICC=0.96)和F2(ICC=0.90),元音/i/的mF0(ICC=0.98)、F1(ICC=0.94)和F2(ICC=0.94),元音/u/的mF0(ICC=0.95)和F1(ICC=0.94)的ICC值均高于0.90,说明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在分析元音/a/、/i/的mF0、F1和F2,元音/u/的F1和F2方面的一致性极好。元音/u/的F2 ICC值介于0.75~0.90,说明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在分析元音/u/的F2方面的一致性较好。两种声学分析软件的元音/a/、/i/、/u/的mF0、F1、F2、共振峰集中率(FCR)、元音清晰度指数(VAI)、舌距、元音空间面积(VSA)、下颌距在Bland-Altman图中数据点多分布在95%可信区间内,说明两种声学分析软件在语音测量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男性长元音/a/的mF0(151.35±30.94)、/i/的mF0(163.84±27.92)、/u/的mF0(170.96±31.99)均低于女性长元音/a/的mF0(277.93±23.48)、/i/的mF0(280.34±27.23)、/u/的mF0(284.97±3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音评估与训练系统的重测信度较好,在自然状态下的构音检查结果与Praat检查结果比较的一致性较好,在构音检查上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依从性量表(家长版),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基于药物自我管理概念模型和康复处方依从性评估理论,通过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和专家函询法形成预测试量表。便利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在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3所儿童康复中心的290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依从性量表(家长版)包括2个分量表,分量表1为药物治疗依从性量表(选填),共4个条目;分量表2为康复治疗依从性量表,3个维度,共18个条目。分量表1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66%;分量表2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71%。分量表1、分量表2的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均为0.930,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分量表1、分量表2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0、0.90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0~0.909。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依从性量表(家长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为今后进一步优化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改善患儿预后,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 入选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自闭症儿童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40 min/次,每周5次,持续4周;训练前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的评估系统对感知能力、注意力、听理解、记忆能力、数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力等认知功能亚项进行评估;统计分析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与传统认知康复治疗对自闭症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相当,均可改善自闭症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