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用荧光杂交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检测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启动子区基因变异新型的基因分型法——Tm基因分型法。方法收集3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抗凝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LightCycler实时PCR仪描绘扩增的目标DNA片段的熔解曲线,根据熔解温度(Tm)峰值判定待测标本的基因变异类型。最后,用基因测序法检测PCR产物来验证Tm基因分型法的准确性。结果建立了新型的Tm基因分型法,且测定PCR产物的时间仅180min,检测结果与测序法完全吻合。结论Tm基因分型法检测人MBL启动子区基因变异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核酸扩增荧光技术(PCR-染料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在检测HLA-B27中的符合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核酸扩增荧光技术(PCR-染料法)在HLA-B27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97例来我科就诊的疑似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样本,分别使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和PCR-染料法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样本进行测序复核。结果197例样本中,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出HLA-B27阳性150例,阴性47例;PCR-染料法检出阳性135例,阴性62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15例差异样本,两种方法与测序法相比较的符合率,微量淋巴细胞毒法为13.3%,PCR-染料法为86.7%。结论核酸扩增荧光技术(PCR-染料法)和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比较,前者具有更高的临床准确性。在样本处理上PCR-染料法也更具优势,操作简单方便,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皮肌炎/ 多肌炎(PM/DM) 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 的水平,探讨其在PM/DM 中的发病机制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7 例明确诊断PM/DM 的患者,41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及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37 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 例,采用ELISA 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HMGB1水平,分析其与PM/DM 及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HMGB1 在PM/DM 及SLE 患者中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2.65ng/ml、16.76ng/ml 及7.24ng/ml)(P<0.01),在PM/DM 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LE 及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组(分别为22.65ng/ml、16.76ng/ml 及12.39ng/ml)(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HMGB1 与PM/DM 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M/DM 患者血清HMGB1 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MGB1 可能作为促炎因子在PM/DM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HMGB1或可做为诊断PM/DM 的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4.
己酮可可碱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发挥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是否通过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而发挥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CIA模型组、PTX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后足容积,并对关节炎的肿胀程度进行评分;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血清的TNF-α水平。结果:与CIA组相比,PTX治疗组大鼠的炎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第48天时PTX组的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TNF-α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CI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PTX对大鼠CIA关节炎具有缓解症状、抑制炎症肿胀的作用,PTX能够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PTX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TNF-α水平来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利  陈莉  朱川  丛贤滋  李晓峰  丁玉珍 《医学综述》2013,(20):3817-3819
目的 探讨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斑点金渗滤法;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6种特异性核抗原的自身抗体(抗Sm、RNP、SS-A、SS-B、Scl-70和JO-1抗体).结果 ①374例SLE患者中,IIFA检测ANA阴性31例,ANA阳性者343例(阳性率91.7%),主要荧光模式为核颗粒型、核颗粒/均质型;②抗Sm、RNP、SS-A、SS-B、Sc1-70、Jo-1、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5.0%、23.8%、50.5%、12.0%、0%、0.3%和43.8%.结论 ANA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全国自身抗体检测质量控制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现状,促进自身抗体检测水平的提高.方法 以自愿报名的方法确定参与单位.质量控制项目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5项,共15份标本.标本发放及结果分析采用双盲操作.结果 共55家医院,科室参加质量控制活动.本次ANA、抗dsDNA抗体、AMA/ASMA和CCP的正确率分别为92%、89%、96%、72%,抗ENA按抗RNP、Sm、SSA、SSB和scl-70分别分析,正确率分别为98%、89%、92%、75%、77%.结论 我国自身抗体检测情况与前3次质控相比,检测的项目逐年增多,检测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