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微创法经球结膜行眼外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注射,治疗不同种类斜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接受BTXA治疗的18例(18眼)斜视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于所需注射眼外肌附着处旁切开结膜约2mm,分离并清晰暴露巩膜和肌肉止端,用斜视钩将眼外肌肉轻轻提起,注射针头走向与肌肉呈15°夹角,在显微镜直视下将BTXA注入肌肉或肌鞘内。治疗后1周和6周时随访,观察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复视症状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6周时的平均斜视度数分别为22.9△、6.9△、7.7△;随访中仅1例较治疗前无改善;治疗前分别与治疗后1周及6周的斜视度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周及6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复诊的斜视度数以及正位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有明显眼球运动障碍者12例经BTXA注射后均得到改善;伴复视者12例中11例经治疗正前方及前下方复视消失,1例有所改善;伴代偿头位者3例,均得到改善。2例出现上睑下垂,2例出现垂直斜视。结论手术显微镜下经球结膜微小切口对眼外肌进行BTXA注射治疗斜视,近期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缺氧(hypoxi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置于2%O2,5%CO2和93%N2,37℃培养箱中培养12 h建立缺氧模型,采用DCFH-DA和显微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神经元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RES预处理60 min后再缺氧12 h,ROS含量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N=3),且使用1 mM活性氧清除剂(N-acetyl-L-cysteine,NAC)也降低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率(P<0.01,N=6)。结论:RES抑制缺氧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此作用可能与RES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ROS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厚度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行后巩膜加固术的的病理性近视患者34例(55眼),对其随访2年,比较术后视力、屈光度、眼轴及眼压(IOP)改变,并采用深层成像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检测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仪检测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1、3、6、12、24个月的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0,P<0.01),而等效球镜度(SE)、眼轴及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4、1.382、1.193,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增加,血流阻力指数(RI)减低,且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CA:F=2.376,P<0.05;F=4.476,P<0.01;F=4.238,P<0.01。CRA:F=2.316,P<0.05;F=3.335,P<0.01;F=9.770,P<0.01)。术前SFCT为(122.4±31.9)µm,术后1、3、6、12、24个月的SFCT增厚,分别为(134.4±32.9)、(139.0±35.7)、(136.5±33.8)、(134.9±31.5)、(135.9±35.4)µm,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SFCT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5,P<0.05),各时间点的SFCT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改善视力,稳定屈光度,防止眼轴变长,改善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使脉络膜厚度增厚,从而控制和延缓病理性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人们对商业医疗保险还缺乏了解,对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还持怀疑的态度,上一期有些作者认为,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太单一,根本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商业医疗保险只保疾病、不保健康;商业医疗保险对最需要保障的老年人不能提供保障;商业医疗保险在保险公司破产后得不到法律保护;商业医疗保险理赔太难;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费去向不明等,对此,本期我们特请有关专家阐述了上述难题,从他们的下组文章中,你会得出“商业医疗保险保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就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液的使用,与护理人员商榷有关问题,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疗效。方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在药物配制中心(中心药房)的贮存,输液速度、顺序和避光等操作,以及该类药物使用后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提出氟喹诺酮类药物贮存、使用和使用后的正确方法。结论:医师、药师、护师的共同努力和患者的配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疗效,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2种不同干眼检查设备评估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泪膜质量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共计118例,选取右眼数据用于统计。年龄8~18(11.8±2.5)岁。应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患者在戴镜前及戴镜后1、3、6个月的泪河高度(TMH)、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 同时应用DR-1型干眼仪测量患者戴镜后不同时间点泪膜脂质层光干涉图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TMH:戴镜后1、3、6个月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IBUT(f)和NIBUT(av):戴镜后1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戴镜前比较明显缩短(均P<0.001),之后各时间点和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泪膜脂质层分级: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个月较戴镜前有明显下降(P<0.001),之后各时间点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泪膜脂质层分级与泪膜破裂时间[NIBUT(f)、NIBUT(av)]之间具有相关性(r=-0.145,P=0.011;r=-0.147,P=0.019)。结论:青少年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泪液的分泌量未受影响,但在早期降低了泪膜稳定性,随时间延长可逐渐恢复。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和DR-1型干眼仪可从不同层面上辅助干眼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居室装修过程中普遍使用各类板材、油漆、涂料、胶粘剂等,这些装修材料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从而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1]。为了解重庆市居室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渝中区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4月~2008年12月间对重庆市渝中区93户装修后的居室空气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室内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装修后不同时间入住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以提出合理建议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居室装修不仅是居住功能和装饰美化的问题,还是关系健康和环保的大事。本文主要介绍居室装修空气污染来源并对污染防治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青岛眼科医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诊断为DVD上斜明显并行上直肌手术的患者共49例。根据双眼上斜程度不等对患者进行分组,设计手术量,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A组:双眼上斜≥20△,上斜程度差别<5△,共18例;B组:双眼上斜≥20△,双眼上斜程度差别≥5△,共14例;C组:一眼上斜≥20△,另一眼上斜<5△,共17例。C组的上斜<5△是指仅有微小上转动度或未引出上斜。C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1组(双眼手术)和C2组(单眼手术)。手术指征: A组:上斜程度明显影响外观,双眼上斜程度基本相等,上斜度数≥20△者,行双眼上直肌等量的大量后徙7~10 mm;B组:双眼上斜程度不等,上斜度数较大眼,行大量上直肌后徙7~10 mm,另一眼上直肌后徙为5~6 mm;C1组:一眼明显上斜者行其后徙7~10 mm,另一眼则后徙4 mm(10例), C2组:只一眼行矫正手术(7例)。2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睑裂明显不等的变化。A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为94%。B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为93%。C1组行双眼手术者,手术满意度为100%。C2组行单眼手术者,手术满意度仅为29%。对C1和C2组进行比较,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6,P<0.001)。结论:DVD是双眼性疾病,根据分离以及上斜程度是否相同,可行双眼上直肌等量及不等量的后徙。即便一眼无明显上斜,仍须按不等量手术设计给予最小量的上直肌后徙,若仅行明显上斜眼手术则易引起对侧眼术后上斜视和反转性的代偿头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下经球结膜微小切口眼外肌A型肉毒毒素(BTXA)显微注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于青岛眼科医院行BTXA显微注射治疗的AACE患者资料。注射前行眼科常规检查、眼位、眼球运动及复视检查并记录。于手术显微镜下经内直肌附着处1~2 mm的球结膜微小切口暴露内直肌止端完成BTXA注射。注射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眼科常规检查、眼位、眼球运动及复视检查并记录。 结果 患者共28例(30眼)。治疗前平均斜视度为(33.2±15.6)(+15~+60)。治疗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平均斜视度数分别下降至(9.8±7.2)(P<0.001)、(7.8±3.4)(P<0.001)、(9.3±5.2)(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诊的斜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复查时,6.7%(2/30)的注射眼出现眼上睑轻度下垂,6.7%(2/30)的注射眼出现<10的垂直斜视,1个月复诊时以上症状均消失;注射后3个月,78.6%(22/28)的患者复视症状消失,7.2%(2/28)的患者复视减轻,14.2%(4/28)的患者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 BTXA显微注射治疗AACE操作安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确切,是无肌电图引导下眼外肌注射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