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 (PU)与幽门螺杆菌 L型 (HP- L )感染的关系。方法 取 386例 PU患者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粘膜组织 ,常规切片后以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 HP- L 型细菌 ,并计算检出率。结果  HP- L 型检出率为 5 3.37% ,其中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出率分别为 5 6 .73%、5 4 .2 9% ,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HP- L 型检出率分别为 5 8.33%、5 5 .5 0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男女患者HP- L 检出率前者 (6 1.18% )明显高于后者 (38.17% ) (P<0 .0 1) ;30岁以下、30岁~、4 0岁~、5 0岁~患者 HP- L检出率依次为 32 .0 5 %、4 1.94 %、5 9.18%、71.79% ,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PU患者 Hp- L型感染率较高 ,且男性高于女性 ,HP- L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PU患者 HP- L型变异可能是导致溃疡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远美  吴传良  万成乐  金雷 《中外医疗》2010,29(10):31-31,123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消化道息肉采用内镜下高频电电切除术、电凝术、热活检钳钳除术、活检钳钳除术、尼龙绳圈套术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3例消化道息肉(共501枚)患者,采用单纯高频电切除术215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切除术7例,热活检钳钳除术23例,电凝术11例,活检钳钳除术27例。其中271例一次性治疗成功,9例治疗2次,3例治疗3~5次(一例多发巨大腺瘤性息肉治疗5次)。结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简单、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用于胃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患者120例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镇静组),对照组120例常规操作(不给任何镇静药),比较两组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和感受,观察其清醒时间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镇静组患者98.3%无不适,而对照组为0(P<0.01).镇静组咳嗽、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3.3%、1.7%与0,明显低于对照组(9.2%、26.7%、48.3%与100%)(P<0.01),检查中有血压下降,但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检查前水平.结论 胃镜检查时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镇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ERCP在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37例胆管疾病接受ERcP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与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与ERcP诊断的准确性及ERCP对胆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ERCP对此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而且ERCP对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胆管梗阻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RCP对胆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息肉及黏膜下病变(脂肪瘤、间质瘤等)。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病,部分息肉可发生恶变,被视为癌前病变。研究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及降低消化道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是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已被临床推广应用,但对消化道息肉尤其巨大及无蒂息肉内镜下治疗仍有一定风险,一年来我们据消化道不同部位及息肉大小、形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可行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6年2月~2006年12月间接受电…  相似文献   
6.
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淮南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水平.结果共采集学生血清标本1 091份,H.pylori-IgG阳性率为46.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阳性率依次为28.3%,38.7%,52.6%,5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矿区、城、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64.3%,32.8%,45.6%,差异有显著性(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无症状为主,仅少数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及呕吐等症状.结论H.pylori感染在该地区学生中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矿区、农村较城市多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