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小儿遗尿症病因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继发性小儿遗尿症(SNE)的病因从遗传学、肾虚、膀胱功能障碍、精氨酸加压素水平不足、心理因素、睡眠紊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遗尿的病位和治疗对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继发性小儿遗尿症 (SNE)的病因从遗传学、肾虚、膀胱功能障碍、精氨酸加压素水平不足、心理因素、睡眠紊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遗尿的病位和治疗对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温肾止遗合剂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温肾止遗合剂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50例遗尿症患儿,采用温肾止遗合剂治疗250例,弥凝治疗50例,联合治疗50例.结果:在症状改善方面,联合组和温肾止遗组明显优于弥凝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疗效方面,用药1个月后比较,联合组和弥凝组明显优于温肾止遗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用药2个月后比较,三组疗效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半年后比较,温肾止遗组和联合组明显优于弥凝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止遗合剂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可靠,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万力生教授在儿童脾系疾病如厌食、泄泻、腹痛等在诊治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以运脾法为君,以运带补、 以运带清治疗脾系疾病的临床思路,通过调和脾胃,消除引起脾失健运的各种因素,恢复其自身的生理功能。通过跟师学 习并整理万力生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万教授在小儿泄泻、疳证上运用运脾法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总结山东"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刘开运小儿推拿流派和深圳岭南小儿推拿各自的手法特色,介绍各流派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的取穴和方法,指出不同流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操作和选穴不尽相同,各有针对性、地域性及传承性。  相似文献   
7.
在完成文献检索评价、形成文献总结基础上, 通过2轮专家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修订流程, 形成《儿童哮喘中医诊疗指南(修订)》。此次修订提出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分期、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等, 旨在为儿童哮喘中医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幼龄厌食大鼠胃窦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变化,探讨儿宝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电镜观察,CMIAS-98A北航图像分析仪比较厌食大鼠和儿宝颗粒干预后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和壁细胞内线粒体及主细胞内酶原颗粒的个数、面积、周长、长径、短径及圆度值的变化。结果:厌食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和壁细胞内线粒体及主细胞酶原颗粒的个数、面积、周长、长径、短径及圆度值等与空白组比较发生明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儿宝颗粒组胃窦黏膜细胞超微结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厌食大鼠胃窦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异常与厌食症的发生有关,而儿宝颗粒能有效干预其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中药内外合治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力生  陈陶后 《中医杂志》1999,40(6):355-356
对31例6-13岁的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临床肺功能观察表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小气道阻塞现象。经中药内外合治,肺功能小气道阻塞现象改善,提示哮喘儿小气道阻塞现象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支所管哮喘的中医药疗法进行了全面第统分析、总结,其主要方法有针灸、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藏、穴位割治、耳穴贴压、激光照射、药垫、雾化吸入等。并就外治法治疗支所管哮喘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