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种恶性肿瘤放射免疫技术研究正在迅速发展,为使原发性肝癌的放射免疫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我们利用乙肝两对半(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查对我院19例原发性肝癌患血清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量3D-DSA图像上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夹角大小,探讨该角度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3D-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配套软件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ACoA)的空间角度,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31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者1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A2-ACoA夹角平均为140.5°±19.76°,对照组平均夹角为114.7°±16.73°,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 <0.001).结论 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空间夹角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有相关性.夹角大者易于发生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综合干预是否可以降低糖代谢异常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 随机抽取南宁市某社区的1 053人,将其中患有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283名患者做为本次综合干预治疗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再将强化干预组人员按照所患疾病分为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减退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也按是否患有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分为2组,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按WHO-MONICA方案心血管病事件(CVD)的诊断标准和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登记患者所发生的CVD、急性脑卒中事件和死亡事件.综合干预3年后研究比较各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1)干预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9%)比对照组(11.9%)下降显著(X2=4.47,P<0.05);(2)糖尿病干预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7.7%)比糖尿病对照组(21.7%)下降明显(X2=3.93,P<0.05);(3)糖尿病对照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1.7%)比糖耐量减退对照组(7.3%)明显升高(X2=6.15,P<0.01);(4)糖尿病干预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7.7%)比糖耐量减退干预组(3.4%)升高,差异不显著(X2=1.29,P>0.05);(5)糖耐量减退干预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4%)较糖耐量减退对照组(7.3%)下降不显著(x2=1.38,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代谢异常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不同术式对自发性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大小的比较,为脑出血的治疗寻找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1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接受微创脑内血肿外引流术,25例接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将手术前后两组病人血肿周围脑水肿带体积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术后7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小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组对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小,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体积较大的体内游动性金属异物根罕见,我院收治一例胸部枪伤枪弹留滞股动脉的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3年7月~1996年12月收治酒醉后颅脑损伤者4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均为男性,年龄18岁~56岁。酒醉后车祸伤24例,斗殴致伤10例,跌伤6例,坠落伤5例,合并颅骨骨折者18例,四肢或脊柱骨折者4例,腹内脏器伤者10例。入院时病人意识  相似文献   
7.
喉部动脉影像解剖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喉部动脉的影像解剖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和资料。方法取36例喉部结构完整的尸体标本,8例尸体标本做动脉铸型,12例尸体标本用MR扫描仪进行水平面和矢状面的扫描,8例尸体标本进行1mm/片冰冻磨铣,8例尸体标本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并对5种不同的形态学研究方法关于喉部动脉的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左、右甲状腺上动脉的长度分别为(42.30±0.20)mm和(40.50±0.20)mm,起点处的管径分别为(1.80±0.30)mm和(1.65±0.30)mm;左、右甲状腺下动脉的长度分别为(23.60±0.27)mm和(22.40±0.24)mm,起始点的管径为分别为(1.40±0.25)mm和(1.35±0.30)mm。喉上动脉起点处的管径(1.50±0.20)mm,入喉处管径为(1.32±0.15)mm,长度为(18.60±2.45)mm;其入喉处在甲状软骨的前下方,距甲状软骨上角尖的距离,左侧为(6.80~25.50)mm,平均(14.60±2.45)mm;右侧为(7.60~28.60)mm,平均(15.58±2.58)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喉下动脉起点处的管径(1.70±0.30)mm,长度为(15.50±1.80)mm。结论喉部动脉的影像解剖学研究,为耳鼻喉头颈科特别是喉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影像解剖学依据及血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的治疗手段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和放化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初治鼻咽的局部控制率已经提高到90%以上。为了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愈率、降低复发或远处转移,放疗与化疗的结合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热点。由于同步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的标准治疗,新辅助化疗是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的热点,新辅助联合同步放化疗是否获益一直存在争议。同时调强放疗的大量应用,同步化疗的地位受到怀疑,新辅助化疗在调强时代能否替代同步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后靶区应如何勾画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就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强化干预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或伴有脂代谢异常人群心血管事件(CVD)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21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随访43.5个月,记录CVD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3.5个月后,单纯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CVD合计43例(4.0%),患有高血压者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6.9%vs2.9%,χ2=9.004,P=0.003,OR值2.492,95%CI 1.349-4.601);(3)干预组无论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CV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2χ=4.729和6.822,和P=0.03和0.009,OR值2.645和3.438,95%CI为1.006-6.562和1.296-9.118)。结论高血压是社区中老年人CVD的高危因素,强化干预或普通干预均可明显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及伴有脂代谢异常人群血压水平。强化干预改变多重风险因子的作用较非强化干预能够更多的减少社区中老年人C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