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参数对体外基因转染效果的影响及最佳转染条件。方法将293T细胞种植于24孔板内,24h后更换为转染液进行超声辐照,EGFP质粒浓度为1mg/ml,每孔加入15μg;超声强度分为1.5、2.0、2.5W/cm2,辐照时间分为30、45、60s,微泡浓度分为20%、30%、40%;每个参数相互组合并重复4次。转染后72h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细胞比例,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转染效率。结果超声声强、辐照时间、微泡浓度均对转染效率有显著影响。辐照条件为2.0 W/cm2、辐照时间45s、微泡浓30%时转染效率最高,可达(35.25±1.40)%。结论超声辐照参数共同影响转染效果,低条件下相互协同,高条件下相互抑制,选择合适的辐照参数是超声介导体外基因转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冠脉血流显像(CFI)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18只健康开胸杂种犬于前降支分出第一对角支后约1 cm处结扎3小时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结扎前、结扎3小时后应用i13L高频探头观察前降支远端及前壁心尖段心肌内血流灌注程度、血流方向,并测量心肌内冠脉血流速度,同时在以上观察时点经股静脉匀速推注造影剂(C3F8)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对照。结果18只犬均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前降支3 h后,根据MCE显示前壁心尖段有无造影剂充填分为无侧支循环形成组(A组)和侧支循环形成不充分组(B组),A组10只犬中,CFI显示60%(6/10)未见血流信号显示,40%(4/10)前壁心尖段内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B组7只犬中,CFI则均显示有少量血流信号,与基础状态相比,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max)、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 Vmax)及D-Vmax/S-Vmax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另有1只犬MCE显示前壁心尖段造影剂充填良好,CFI亦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0.65 m/s)快于基础状态峰值血流速度(0.28 m/s)。结论术中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能直观、无创、敏感地显示心肌血流灌注状态,与MCE比较,能更敏感的反映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和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正常犬心肌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开胸后经股静脉持续匀速推注造影剂(C3F8),在三平面心腔造影条件下,实时观察所有心肌内微气泡"从无到有再到稳定状态"的充填全过程;达稳定状态后,再行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微气泡被Flash破坏后心肌内微气泡再充填到稳定状态的过程.两种观察方法均用单指数函数Y=A×(1-e-βt)+B来拟合时间一强度曲线,测量A值(平台期峰值强度)和β值(曲线斜率)来定量分析心肌血流灌注状态.结果 心肌内做气泡"从无到有再到稳定状态"的充填过程与Flash后心肌内微气泡再充填达稳定状态的时间一强度曲线相似,曲线均为先上升,后达到平台期.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能同步评价所有各心肌节段的血流灌注,心肌血流量(At×βt)心尖段(0.40±0.12)<中间段(0.78±0.30)<心底段(1.04±0.34),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则只能通过分次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和左室长轴观来评价各心肌节段的血流灌注.心肌血流量(As×βs)心尖段(11.2±4.1)<中间段(12.4±5.8)<心底段(12.8±5.8),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平面和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获取的微泡灌注的时间-强度曲线相似,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5.
林庆陕  丁尚伟 《中外医疗》2009,28(17):13-1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有左心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和2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左心室各节段的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明显延迟,各节段达到峰值收缩速度时间差异较大(P〈0.01)。讨论超声心动图能够评价心衰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其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的Tmsv12-SD%与Ts12-SD相关性强、一致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了解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冠心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接受超声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心长轴观和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各个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按左室18节段划分法,将26例冠心病患者的共194个病变心肌节段按供血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两组:A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B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结果 A组共90个节段.其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R)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共104个节段,其SL、SR和S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之间SL、SC和S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SL、SR和SC的变化町反映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的管壁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声学采集条件下分别获取2型糖尿病足背动脉无形态学改变患者20例(T2DM1组)、糖尿病足背动脉有形态学改变患者26例(T2DM2组)和20例无糖尿病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足背动脉的长轴二维图像,并进行动态存储。测量足背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末内径(Ds),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并运用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足背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的最大纵向运动速度(Vmax)、最大应变(Smax)及最大应变率(SRmax),并进行比较。结果T2DM1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和PSV测值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Vmax、Smax、SRmax测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减低(P〈0.05或0.01)。T2DM2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PSV测值和Vmax、Smax、SRmax测值与T2DM1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VVI技术可用于T2DM足背动脉病变的分析,尤其对于临床未发现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可较早地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正一、病例摘要孕妇36岁,主诉妊娠40+周于2016年8月26日于本院就诊,患者孕4产1,人工流产2次。2003年孕足月于外院顺产单活女婴,出生体质量约3 800 g,现体健。2016年再次妊娠,妊娠期在外院产前检查3次,胎儿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唐氏筛查提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低风险。2016年8月24日,妊娠40+3周,外院产科超声提示:宫内妊娠,胎儿心脏左右比例失调,右房、室增大,右房房间隔瘤样突出。2016年8月26日至本院复查,产科超声提示:宫内胎儿孕足月,头位;右心增大,三尖瓣反流,房间隔膨向左心房,房间隔水平未见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微泡及质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活率及pEGFP-N1-VEGF重组质粒转染率的影响,初步探索最佳的质粒及微泡浓度。方法:将状态良好的HUVEC交叉植入24孔板中,对照组仅进行超声辐照,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质粒和微泡后进行超声辐照。将不同浓度的质粒和微泡分别两两组合加入各实验组。48h后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基因转染率,Western blot检测离体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中各亚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荧光蛋白表达。当质粒浓度≤20μl/ml时,基因转染率随质粒浓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质粒浓度>20μl/ml时,基因转染率随质粒浓度增加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意义。细胞存活率与质粒浓度无明显关系。基因转染率随微泡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微泡浓度为150μl/ml时,基因转染率最高;而细胞存活率随微泡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条带显示较弱,各实验亚组有不同程度条带显示,强于对照组。结论:在一定的辐照参数时,不同浓度质粒和微泡基因转染率不同,质粒浓度为20μl/ml、微泡浓度为150μl/ml是比较理想的条件,此时的细胞存活率为(85.69±0.27)%,基因转染率为(23.86±0.4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功能对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于前降支分出的第1对角支远端约1cm处结扎3h,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定量分析左室前壁中间段和下壁中间段心肌血流量(MBF)。结果:17只犬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根据结扎3h后左室整体射血分数(EF)分为2组:A组(EF≥50%)7只,B组(EF<50%)10只。B组左室前壁中间段和下壁中间段MBF均低于A组,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结扎前相比,2组左室前壁中间段MBF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下壁中间段MBF略升高,B组则降低,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功能对MBF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低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高估狭窄程度,在以MCE诊断冠心病时应注意心功能对MBF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