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提高中医治疗脾气虚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疗效的同时,探索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思维.[方法]将106例脾气虚泄泻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结肠镜下微观辨证法治疗,对照组52例用中医宏观辨证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治愈率为29.6%,对照组分别为94.2%及1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结肠镜下微观辨证法治疗脾气虚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用中医宏观辨证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结肠炎药物保留灌肠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最佳灌肠剂量,为临床根据结肠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灌肠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各60例,每组均用添加染色剂(靛胭脂)的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Ⅰ、Ⅱ、Ⅲ、Ⅳ组的灌肠剂量分别为100 ml、200 ml、300 ml、400 ml.每晚保留灌肠1次,观察各组灌肠后药液的保留时间,治疗2周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观察药物到达的肠段及肠黏膜炎症改变情况.结果 各组灌肠后药液的保留时间、灌肠液到达的肠段情况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Ⅱ、Ⅲ组药液的保留时间、药液到达的结肠部位、治疗效果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灌肠剂量为100 ml时药液到达的结肠部位较浅,治疗效果欠佳;剂量为400 ml时患者耐受性差,肠道激惹现象强烈,药液保留时间较短,疗效不佳.药物保留灌肠最佳剂量为200~300 ml,药液到达结肠的部位最理想,患者耐受性好,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3.
黄颖娴 《中医药导报》2009,15(11):47-48
目的:探讨点状结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31例采用直肠黏膜点状结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31例经采用直肠黏膜点状结扎术治疗的直肠内脱垂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0%.治愈好转病例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证直肠内脱垂患者点状结扎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肠镜下高频电摘除息肉手术的影响。方法以2004年9月—2006年1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190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6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220例作为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增加护士简单的护理配合、音乐疗法等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镜子进入回盲部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肠镜下高频电摘除结肠息肉手术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常见并发症,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卡氏评分表(KPS)比较两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生活质量,同时记录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缩短了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27.30±1.54)、SDS评分(30.46±1.25)低于对照组,且其KPS评分(85.23±1.45)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康复情况,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充分发挥祖国传统中医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白环俞电脑中频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8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均采取经皮白环俞电脑中频治疗,并按照护理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白环俞电脑中频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明显,配以针对性的护理,能够进一步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评价经脉通治疗仪隔姜片穴位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痔瘘术后尿潴留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以经脉通治疗仪辅以电极加姜片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和热敷下腹部、诱导排尿及穴位针灸或药物辅助等治疗尿潴留的综合方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9.5%、有效率93.4%,与对照组治愈率31.1%、有效率83.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脉通治疗仪隔姜片穴位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相对其他传统治疗尿潴留的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吴茱萸经神厥穴给药加毫米波护理与常规对照护理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出作用较优者应用于临床护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肛肠科住院治疗,行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经皮给药护理组和经皮给药+毫米波治疗器护理组共3组,每组各为30例。观察3组方法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采用观察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经皮给药护理组和经皮给药+毫米波治疗器护理组均能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主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P<0.01);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6h、12h、24h、36h中医症候疗效指标和症状积分(P<0.05或0.01);并从数据结果显示经皮给药+毫米波治疗器护理组疗效更优于经皮给药护理组。结论吴茱萸经神厥穴给药加毫米波护理促进大肠癌术胃肠功能恢复,预期能缩短疗程,减少痛苦、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本病的护理质量,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宏观微观辨证施膳对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提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接诊的83例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给予宏观微观辨证施膳饮食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疾病认知(CCKNOW)及生活质量(SF-36)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积分指数显著优于干预前,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宏观微观辨证施膳饮食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拓展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智能药液熏洗治疗仪不同熏洗时间及温度对肛瘘术后切口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肛肠科手术治疗的12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30例。四组患者均采用痔舒息洗剂药液治疗,A组以38℃熏洗10min,B组以42℃熏洗10 min,C组以38℃熏洗20 min,D组以42℃熏洗20 min。记录各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A组患者术后3、5、7、10 d VA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其余三组(P0.05),而其余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使用38℃痔舒息洗剂熏洗10 min时具有较高有效率,能够有效减轻肛瘘术后疼痛、出血、瘙痒以及水肿等症状,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