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运动联合腹部按摩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我院NICU病房接收的6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口腔运动联合腹部按摩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恢复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停止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完全自主排便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胃潴留量及每日增加奶量。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全停止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完全自主排便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潴留量少于对照组,每日增加奶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口腔运动联合腹部按摩可缩短恢复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停止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完全自主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有效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减少胃潴留,提高奶量,加快早产儿恢复正常体重,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出血高危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即刻留置止血夹对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来院行ERCP的1 854 例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高危患者493 例,包括止血夹组215 例、常规对照组278 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胰腺炎、穿孔,以及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止血夹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对照组[1.4%(3/215) vs 4.7%(13/278),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术后胰腺炎和穿孔、操作时间、取石方式、住院费用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CP术中针对出血高危患者预防性实施止血夹,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且不额外增加患者费用,是一种安全便捷、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与脐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n=27)与脐周三孔组(n=35),应用常规器械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近期疗效。结果:脐周三孔组住院费用[(10 552.2±1 260.3)元vs.(15 400.4±1 578.4)元]明显低于单孔组(P<0.05);术后6 h[(2.9±1.3)vs.(4.6±2.0)]、第1天[(1.7±0.9)vs.(3.1±1.6)]疼痛评分均优于单孔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是安全、美观的,具有价格低廉、疼痛轻微、实用性强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这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1年11月至2016年3月,67例行EST或EPBD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狭窄消除率、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ST组与EPBD组的狭窄消除率分别为89.3%和94.9%(P0.05);EST组与EPBD组近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2.8%(P0.05);出血发生率EST组(10.7%)明显高于EPBD组(0)(P0.05),3例出血均在内镜下有效止血;远期胆管结石复发合并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EST组(46.4%)明显高于EPBD组(15.4%)(P0.05)。结论 EPBD联合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时,近期出血率和远期并发症低于EST,推荐首选EPBD。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服炎调方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术后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炎调方,疗程为7 d.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91.49%vs.80.85%)(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TNF-a、IL-1、IL-2、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死亡病例.结论 口服炎调方可通过降低术后胰腺炎患者体内多种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下调炎症介质级联反应,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在临床上与许多外科疾病关系密切.然而,PBM的诊断却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临床问题,容易发生漏诊、误诊.临床外科医师对于PBM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度使PBM成为“腹部外科被遗忘的角落”.这使PBM的诊断变得更加困难.本文就PBM的临床影像学检查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区域性断流术40例病人和同期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8例病人的资料对比分析,初步评价区域性断流术的疗效。方法对108例手术病人于断流前、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随访1~4年,术后动态比较观察病人的肝功能变化(术前1 d、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腹水感染、肝性脑病发生率,1年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区域性断流术组FPP下降幅度与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性断流组病人肝功能1周左右恢复到术前水平;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2周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区域性断流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4±6.8)d,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 ml,腹水感染率为10.0%,术后1年再出血率为2.5%、死亡率为5.0%;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3±16.3)d,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0 ml,腹水感染率为11.8%,术后1年再出血率为8.8%、死亡率为7.3%。结论区域性断流术创伤小,术后1年再出血率为5%,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适合肝功能评分高分值Child-Pugh B级(Child-Pugh分级分值11分以上,肝功能检查前白蛋白低于100 mg/L)以及急诊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漂移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62例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T2DM分为合并T2DM组(A组,n=38)和非合并T2DM组(B组,n=24),对两组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发病24h内确诊,遵循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给予相应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结果①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MAGE与CSS评分、Hcy、HOMA-IR、病程显著相关(r=0.531、r=0.518、r=0.360、r=-0.510,P〈0.05);CSS评分与CRP、Hcy、HOMA-IR、部分凝血酶原活动时间(APTT)显著相关(r=0.481、r=0.472、r=0.352、r=0.346,P〈0.05)。A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均高于B组(P〈0.01)。③以CCS评分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MAGE及血清Hcy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更明显,预后较差。减少血糖波动,降低血清Hcy水平,可延缓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小肝癌(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5 cm).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临床治疗手段.我院2002至2010年共收治75例符合小肝癌诊断标准,对75例小肝癌均实施手术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漂移对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91例ACI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及入院24h内空腹血糖情况分为糖尿病(A)组28例、单纯应激性高血糖(B)组27例及血糖正常(C)组36例,入院早期行72h动态血糖监测(CGMS),根据《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对比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与治疗2周后进行比较。结果 (1)A组女性比例、有陈旧性脑梗死及高血压史患者比例高于B、C组(P0.05);TG、TC、H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高于B、C组(P0.01);(2)HbA1c、餐后2h平均血糖(MP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波动绝对差(MODD)高于B、C组(P0.01)。治疗2周后,A组CSS评分高于B、C组(P0.01);(3)MAGE与CSS评分、Hcy、HOMA-IR均相关(P0.05);CSS评分与C-RP、Hcy、HOMA-IR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AGE、C-RP与CSS评分呈独立相关关系。(4)A组病灶以多发脑梗死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为主(P0.01)。结论 T2DM合并ACI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血糖波动可能加重ACI进展,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