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7例(10个椎体)合并严重肺气肿并且透视椎体显示不清的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2d和随访时分别测定疼痛强度评分、止痛药使用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2-8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 7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注射骨水泥的量平均2.2ml/椎体(1.0~4.0m1),无临床并发症,手术时间2—3.5h/例。疼痛强度评分值术后2d比术前平均减低3.9,随访时进一步下降0.2—2.9,活动能力和止痛药使用术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前应进行骨折椎体透视检查,显示不清选择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穿刺注射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髌骨骨折比较常见,手术固定方法也较多,但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硬。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髌前“8”字钢丝结合环形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7例,术后不需外固定,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改进髌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取4具湿润尸体完整膝关节,保留一定的股骨胫骨长度,除股四头肌,关节囊,髌腱外去除其它软组织,伸直位固定股四头肌,制作髌骨横断骨折模型,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按序作四种不同固定:A、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B、改良张力带固定;C、张力带钢丝固定;D、单纯钢丝环扎.用胥少汀法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四种固定方法固定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B效果接近,为最好,C较差,D最差.股四头肌拉力在钢丝环扎加Maxon张力带缝合和改良张力带固定,均可达体重2倍以上.结论:对某些髌骨粉碎骨折,不适合改良张力带固定,则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效果最佳,该方法可满足早期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疏血通对髋部骨折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疏血通对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3年4月髋部手术患者共57例,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3例),手术前3d开始分别采用疏血通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共10d,于用药前、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D-dimer、血小板聚集率,怀疑有深静脉血栓(DVT)者行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KPTT,PT明显延长;治疗组t-PA活性明显增强(P<0.05),D-dimer升高,PAI无明显变化,并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疏血通在预防和治疗髋关节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不仅有抗凝作用,而且能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骨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雷  黄朝梁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42-174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一组有不同病因但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伤,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保护素(recombinant humanoste oprotegerin,rhOPG)对聚乙烯颗粒刺激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rhOPG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行性。方法取出生24h内新西兰白兔5只,体重80~100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四肢长骨破骨细胞,以1×10^5/mL密度均匀接种于大小为10mm×10mm玻片和8mm×8mm×50μm骨片的24孔板内。根据加入rhOPG及聚乙烯颗粒浓度和密度的不同,玻片培养板和骨片培养板再分别分为1×10^9/mL聚乙烯颗粒培养组(聚乙烯组)、1×10^9/mL聚乙烯颗粒和100ng/mL rhOPG共培养组(聚乙烯/rhOPG组)及空白对照组。于培养1、3、5、7d取细胞玻片行HE、甲苯胺蓝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f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数:皮质骨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骨片吸收陷窝形态。结果TRAP染色后破骨细胞呈玫瑰红色:培养后5、7d,聚乙烯组阳性染色的破骨细胞与对照组、聚乙烯/rhOPG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聚乙烯/rhOP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片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呈蓝紫色:培养5、7d后,聚乙烯组骨片上的吸收陷窝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培养后1、3、5、7d,聚乙烯/rhOPG组骨片上的吸收陷窝计数与聚乙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PG可抑制聚乙烯颗粒对破骨细胞的刺激作用,可用于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无菌性关节松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位于汉族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第1个内含子内Sp1结合位点G→T碱基突变的基因多态性。了解该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从150例随机人群抽取的汉族人的外周血中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用PCR扩增其COL1A1基因片段,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消化过夜,电泳鉴定基因型。结果:150例研究对象基因型经测定均为SS型,没发现Ss或ss基因型。结论:汉族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Sp1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或极其稀少,汉族人骨质疏松与Sp1结合位点多态性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原位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加椎板原位回植术。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依据JOA下腰痛评分标准,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结论该术式可基本保证椎管的解剖结构以维持其稳定性,并可有效扩大椎管容积、防止术后瘢痕增生压迫硬膜。  相似文献   
9.
作者提出了扇形足的定义。对足的解剖重点叙述了跖横韧带的问题。本组3例,采用竹排样的肌腱固定1.2.3.4.5跖骨颈,加上改良的McBride手术,重建了横弓,使前足宽度变窄,1.2.3.4.5跖骨之间的夹角缩小,同时矫正了外翻及小趾内收畸形。随访18个月~32个月,扇形足得到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通过X线透视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探讨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事项。 方法 本组 2 3例 ( 44个椎体 ) ,男 8例 ,女 15例 ;年龄 48~ 83岁 ,平均 6 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其中胸椎 2 0个椎体 ,腰椎 2 4个椎体。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在术前、术后 2d、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 (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随访时间 1~ 7个月 ,平均 3.1个月。 结果  2 1例 40个椎体手术成功 ,2例 ( 4个椎体 )因不能耐受俯卧位而手术失败。骨水泥注射量 1.0~ 8.0ml 椎体。VAS术前 ( 7.5± 1.2 ) ,术后 2d ( 2 .8± 1.0 )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 .0 0 1) ;随访时为 2 .3± 0 .9,比术后 2d又略有下降。活动能力评分 ,术后 2d ( 1.6± 0 .3)较术前 ( 2 .3± 0 .8)明显改善 (P <0 .0 5 ) ;随访时为 1.4± 0 .4,行动能力进一步改善。止痛药使用评分 ,术后 2d ( 0 .6± 0 .6 )较术前 ( 2 .2± 0 .5 )显著改善 (P <0 .0 1) ;随访时为 0 .8± 0 .6 ,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变化。 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 ,单平面C形臂X线机透视监视即可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