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有关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至今仍没有基于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的突破性疗法应用于临床.基于施万细胞(Schwann cell)替代治疗的部分实验成功使干细胞移植及其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成为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热点[1-2],然而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细胞替代、营养作用、髓鞘化及稳定生长微环境等方面[3-5].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获得理想的干细胞源,以及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演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宿主失神经施万细胞在干细胞治疗中的演变及其作用.成功的神经再生修复是由于移植细胞成功替代了宿主施万细胞还是支持或活化了退行性变中的宿主失神经施万细胞?至今未见相关报道.研究失神经施万细胞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演变及其作用,这对深入探究干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现主要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失神经施万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施万细胞表型的改变对周围神经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海绵体神经起源于盆神经丛的次级神经丛-前列腺丛,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两种成分。该神经与尿道血管形成神经血管束,沿前列腺两侧向远端走形,穿尿生殖膈后,发出分支进入海绵体,或与阴茎背神经交通,最后管理阴茎勃起组织。在盆内手术如膀胱、前列腺的根治性手术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因海绵体神经损伤而导致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时有发生。熟悉海绵体神经及其分支的走行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在海绵体神经损伤后的重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单侧、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主要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单侧、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文献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对1具中年女性尸体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腋动脉部有较少见的变异,右侧未见变异,现报道如下. 左侧腋动脉于第2段中1/3处发出一较粗变异动脉干,起始处外径为5mm,该动脉干自腋动脉发出后行向外下方,被臂丛的内侧、外侧和后束围绕,其分支有:(1)肱二头肌支,于起始1.5 cm处发出分支,行向外下,营养肱二头肌;(2)肩胛下肌支,于肩胛下动脉近侧0.3cm处发出分支,行向内下,营养肩胛下肌;(3)肩胛下动脉,自起始处3 cm发出,向内下行1 cm分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旋肩胛动脉又分出1支旋肱后动脉;(4)旋肱前动脉,向外穿肱二头肌短头,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5)变异干终末支为另一支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和由旋肩胛动脉分出的旋肱后动脉伴行,向后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与旋肱前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解剖与观察海绵体神经的形成与走行,统计海绵体神经在重要位点的分支分型,测量其在重要位点的直径及其与盆腔参考标志的距离。为临床手术提供神经保护的安全操作范围,为海绵体神经的修复重建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对18例(34侧,左18,右16)甲醛液固定的成年男性盆腔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前列腺丛、海绵体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利用圆规、游标卡尺测量海绵体神经起始部、穿盆部的外径以及与膀胱颈、前列腺尖和耻骨前列腺韧带等标志的距离。 【结果】 人海绵体神经自发出处至远端可分为三段:盆内段、穿盆段和盆外段。在起始部,海绵体神经以5~8支型由前列腺丛前下部的神经纤维渐次汇合形成,汇合后又以1~3支型神经纤维在前列腺的两侧向前走行至前列腺尖部。在距离前列腺尖部两侧3 mm处,海绵体神经以1~4支型神经纤维穿过尿生殖膈部,其穿盆点多位于前列腺尖的3~4点钟方向(右侧)和7~9点钟方向(左侧)。在盆外段,海绵体神经发散成丛,支配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并有小部分神经纤维与阴茎海绵体神经交通。海绵体神经的起始点距离膀胱颈(31.98 ± 4.65)mm,距离前列腺尖部(34.09 ± 7.88)mm;其穿盆点距离膀胱颈(38.45 ± 4.00)mm,距离耻骨前列腺韧带(33.83±4.58)mm。 【结论】 人海绵体神经的形成与走行较为复杂,解剖位置特殊,本研究首次对海绵体神经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通过大体解剖观测对海绵体神经进行了分段与分型;通过测量得到了海绵体神经重要部位的定位定量数据。为前列腺相关手术中进行神经保护操作提供了解剖学数据参考,给出了更清楚的安全操作范围。海绵体神经分型与直径的测量结果,给海绵体神经的修复重建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髋关节疾病的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的DS患者180例,其中合并髋关节疾病并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6例。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行腰椎手术患者11例(A组),先行腰椎手术再行THA患者15例(B组)。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腰椎手术时间、THA手术时间、腰椎术中出血量、THA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日。同时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双肩平衡情况、Cobb角、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髋臼前倾角(anteversion of acetabulum,A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B两组年龄分别为58~69岁(64.2±3.4岁)和60~68岁(64.3±2.5岁);THA出血量分别为420.9±2.6ml和331.3±26.7ml,手术时间分别为2.3±0.2h和1.6±0.2h,住院时间分别为6.8±0.6d和5.9±0.8d;腰椎手术出血量分别为873.6±37.8ml和812.0±19.7ml,手术时间分别为6.6±0.3h和6.4±0.3h,住院日分别为14.7±0.6d和17.4±0.7d;其中,A组的THA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日均多于B组,腰椎手术住院日少于B组(均P0.01)。两组术前Cobb角、LL、PT、SS、SVA、TK、AA、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A、B组Cobb角分别为2.8°±1.7°和3.0°±1.3°,LL分别为43.7°±1.7°和44.9°±1.8°,PT分别为23.3°±0.9°和23.8°±1.4°,SS分别为39.9°±1.3°和39.9°±0.8°,SVA分别为5.7±0.4cm和5.7±0.2cm,TK分别为28.4°±2.1°和27.9°±2.7°,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8±0.8分和2.9±1.0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A分别为26.8°±1.0°和20.5°±1.5°,ODI评分分别为25.8±1.0分和17.5±2.0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1.3±1.8分和88.0±1.2分,A组的AA值大于B组,ODI评分明显高于B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B组(均P0.01)。术后随访,A组出现5例双肩不等高,躯干向一侧倾斜。B组腰椎术后未行THA之前,有8例患者因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走路,活动受限程度重于腰椎术前。结论:对于合并髋关节疾病的DS患者,先行脊柱手术解决腰椎神经症状并纠正脊柱矢状位平衡,再行髋关节置换,既简化了关节置换难度,也可以通过关节置换最后调整脊柱手术残留下来的不平衡因素。但同时也面临腰椎术后、THA术前的手术间隔时间直立和行走活动的严重受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