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以兔为模型,观察比较无水乙醇和硝酸银溶液去肠黏膜的效果,为黏膜处理的试剂选择提供思路。方法:将25只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每组5只,取20cm回肠段做隔离肠襻。五组分别以无水乙醇8min(A)、无水乙醇15min(B)、6%硝酸银8min(C)、3%硝酸银15min(D)、生理盐水8min(E)处理隔离之肠段。4周末,用葡萄糖吸收试验测定隔离肠袢吸收功能并取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无水乙醇和硝酸银溶液均具有去肠黏膜作用,四个处理组较对照组在形态学方面具有明显萎缩改变(P<0.01),葡萄糖吸收试验提示处理后肠段吸收功能减弱(P<0.05)。无水乙醇8min和6%硝酸银8min处理肠黏膜的效果好,对黏膜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水乙醇灌注8min和6%硝酸银灌注8min处理兔肠黏膜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吸收和分泌功能。两种方法处理后,在病理形态上未见明显差别,硝酸银在处理黏膜时与乙醇相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2月连续随访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2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其血肌酐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排尿及控尿功能的情况。结果:术前肌酐46~103 mmol/L〔平均(60.5±21.2)mmol/L〕,术后20例(20/22)为78~125mmol/L〔平均(82.3±22.1)mmol/L〕,有2例患者术后复查发现血肌酐增高至氮质血症期(肌酐水平为154 mmol/L和189 mmol/L)。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血肌酐水平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蝙蝠葛碱(dauricine,Dau)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尼龙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24h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5级评分法判定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记录缺血前、缺血5min及24h脑电图(EEG)波形;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结扎3次再灌注30min制备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生化法测定脑皮层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结果 Dau(21、42及84mg/kg)明显缩小局灶性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电图波幅下降;提高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皮层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 Dau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线粒体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微通道和标准通道在经皮肾取石术(PCNL)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C-型臂X光引导穿刺,微通道(14~18F)和标准通道(20~24F)两种不同PCNL通道行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内结石67例,其中微通道组31例,标准通道组36例;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龄31~67岁,平均46.3岁;左肾结石40例,右肾结石27例;根据腹部KUB测量结石大小:纵径2.0~6.8cm,横径1.5~5.4cm。对两组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微通道和标准通道一期行单通道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微通道(14~18F,本组为16~18F)组31例,标准通道(20~24F,本组为22~24F)组36例。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7.7%(21/31)和88.9%(32/36),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93±17.5min和82±12.1min,P〈0.05;术后发热(体温≥38.5℃)分别为25.8%(8/31)和5.6%(2/36),P〈0.05;术中出血〉800ml分别为3.2%(1/31)和2.8%(1/36),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7.3±0.4d和7.1±0.6d,P〉0.05。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标准通道,运用8/9.8FWolf输尿管硬镜或李逊肾镜与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机治疗直径≥2cm的肾内结石比采用微通道具有清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术后发热发生率少等优点,与微通道相比,不增加术中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逼尿肌不稳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联合用药组13服坦索罗辛0.2mg/次(Qd)+奥昔布宁5ms/次(Bid),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mg/次(Qd),持续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I—PSS、SSS、QOL评分以及尿流率、残余尿。结果两组均无因药物副作用中途退出者。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平均I—PSS评分、SSS评分、QOL评分、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分别为(22.3±1.7)分、(13.5±1.2)分、(4.3±0.8)分、(11.3±4.3)ml/s、(25.2±3.3)ml和(24.3±2.3)分、(13.8±5.3)分、(4.5±1.7)分、(10.5±2.5)ml/s、(28.6±3.8)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I—PSS、SSS、QOL评分分别为(12.3±2.1)分、(5.4±0.8)分、(1.8±0.4)分和(15.2±2.5)分、(9.6±2.5)分、(3.9±1.4)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尿流率和残余尿分别为(16.8±2.3)ml/s、(10.8±4.1)ml和(13.6±3.1)ml/s、(16.8±3.1)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哈乐联合奥昔布宁可改善BPH逼尿肌不稳定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对轻至中度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应用小剂量奥昔布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回顾性评价阴茎头海绵体分流术(Winter手术)治疗顽固性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的有效性及随访结果。方法 15例经保守处理无效的顽固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局部麻醉后,先用尖刀在一侧阴茎头部直插入海绵体内,旋转90°后再呈十字切开。经创口插入21G针头,反复肝素盐水冲洗,直至阴茎疲软。若一侧分流效果不佳,则同样方法处理对侧。术后常规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1周,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个月。结果手术后绝大部分患者阴茎恢复疲软。2例患者双侧分流术后分别在24h及28h后,又再发异常勃起,有效率87.5%。除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需要接受专科治疗外,其余患者7-10d后顺利出院。结论阴茎头海绵体分流术可以有效地缓解顽固性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术后随访部分患者可以维持较为满意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回顾腔内泌尿系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特点及病程。方法:对既往曾行腔内泌尿结石术后发生脓毒血症患者特点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源性脓毒血症起病进展快,症状重,需及时干预治疗。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术前不易预料,难以完全预防,术中仔细操作及术后及时观察诊疗病情为必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