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儿童干骺端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对11例儿童干骺端骨囊肿采用经血管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无水酒精灌洗或注射皮质类固醇固化治疗骨囊肿。结果 随访1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11例病人病骨破坏全部终止,病症均缓解,影像检查8例病灶影像学全部修复,3例病灶大部分修复,均无骨囊肿复发,同时不影响骨骺的发育。结论 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干骺端骨囊肿是一种痛苦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1999~2004年收治105例胸腰椎骨折行AF系统内固定,其中伤椎全椎板切除减压75例,行小部分椎板开窗减压30例,观察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obb角、椎体高度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结果:随访6月~5年,其中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恢复两个级差及以上者48例,恢复1个级差者41例,1例无恢复;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到术后4.6°,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43.2%和78.6%恢复到术后94.8%和96.5%。结论: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是肯定的,但有若干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针法治疗颈椎病伴颈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伴颈部疼痛患者共9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结合颈部运动、电针、温针进行治疗,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初次治疗后即时和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电针组、温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运动组,初次治疗结束后针刺结合颈部运动组的疼痛下降指数为(2.93±1.05),显著高于电针组和温针组的(1.05±0.21)、(1.53±0.38);而治疗1个疗程后温针组的疼痛下降指数为(4.81±1.43),显著高于针刺运动组和电针组的(3.69±0.87)、(3.11±0.76),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针法对颈椎病颈部疼痛都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电针和温针治疗的整体疗效优于针刺运动治疗,伴颈部疼痛的初次治疗后即时以针刺结合颈部运动疗效更优,而对于多次针灸治疗温针治疗效果更优,临床需根据患者缓急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局麻下侧卧位后路MED手术2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路脊柱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目前脊柱微创手术的一种,文献报道已很多,但常规的MED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下俯卧位手术,术中病人俯卧于弓形架上,时间稍长,病人就有胸部压迫感,自主活动身体使椎间盘镜移位影响手术操作,甚至迫使全麻下手术.我科于2001年引进该手术设备,在熟练常规手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把常规的MED治疗改良为局部麻醉下侧卧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6例,我们体会有较多优点,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总结了1993—2005年我科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确诊,1例发生肺梗塞死后尸体解剖确诊。2例静脉抗凝、溶栓治疗,3例血管介入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后果十分严重,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