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对纠正烧伤后肾脏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肾脏损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47例烧伤合并肾损害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 ,以减少烧伤毒素、促进创面修复、促进肾脏功能恢复。结果 术后 1周观察 ,3 6例肾损害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 ;完成手术后 ,最快 3d肾损害即可控制。本组最后治愈41例、死亡 6例。结论 对于烧伤合并肾损害 ,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不仅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也是保证患者最终康复的重要手段。一旦烧伤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 ,应尽早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修复深度创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575l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峡部径路甲状腺切除术的3288例为改良组;同期施行传统切除术式的2463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神经损伤率、术后气管局部不适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好,术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我院自83年以来,对其手术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病人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效果满意,于1990年获军区科研成果进步三等奖。七年来我们共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60例,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80—250ml,术后住院时间4—8天,  相似文献   
4.
胆囊息肉祥病变在临床上甚为少见。我们自1986—1990年共收治1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31—64岁。占同期胆囊切除数的5%(14/276)。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或胀痛,或间有腹胀感。有4例无任何自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痔疮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痔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对 7例内痔 ,10例外痔 ,2 1例混合痔 ,5例环行痔 ,分别予以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同时术后注意调整饮食和软化大便。结果  43例全部于术后 5~ 9d愈合。其中 3 2例获得 6个月以上随访 ,未发现任何后遗症。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痔疮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 ,同时术后保持大便通畅是确保痔疮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毒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3 4例烧伤合并毒败血症患者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 ,以消除细菌来源、减少烧伤毒素、促进创面修复、促进病情恢复。结果 治愈 115例、死亡 19例。结论 对于烧伤合并毒败血症 ,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不仅利于症状的控制、也是保证患者最终康复的重要手段。一旦烧伤病人出现毒败血症 ,应尽早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修复深度创面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90年起对6例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抗阿米巴治疗的同时行经皮肝穿刺置管三通管装置间歇灌注甲硝唑液治疗,效果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8~43岁。均有右上腹疼痛,发热及肝肿大病史。病程9~35天。均经 B 超及肝穿确诊。5例为单腔单纯性阿米巴性肝脓肿,1例为多腔混合性肝脓肿。2 方法①B 超定位,距脓腔最近处或近腹侧用龙胆紫作定位标记。②套管针穿刺进脓腔,抽净浓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17岁。右下腹部隐痛伴右下肢疼痛及活动障碍3月入院。起病后曾在多家医院作腰椎摄片、CT、椎管造影等检查拟诊为腰椎间盘脱出症,并在当地医院住院作盆骨牵引治疗,病情仍加重,体重减轻15kg,无发热盗汗,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右下腹触及质硬肿物,表面光滑,边界不清,压痛、固定。右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被动半屈位,右下肢神经反射减退。B超:右下腹可探及13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85年至92年7月共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47例,其中术后出血5例,占0.53%。现将出血原因,预防处理措施及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收治两例绦虫异位寄生患者,一例右大腿皮下,一例在甲状腺内,临床上较罕见,术前被误诊为右大腿囊肿及甲状腺腺瘤,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21岁。因右大腿内上侧肿块逐渐增大伴麻木感两年,于1984年6月14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右大腿内侧上方可见一约2×4.5×2cm 大小肿块,质中,无压痛,稍移动,与皮肤无粘连。血、尿、粪常规无异常。术前诊断:右大腿囊肿。在局麻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见一囊性肿块,切开囊壁,见囊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