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人肝、肾ABO血型抗原表达的差异,探索ABO血型抗原在血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ABO血型为A型和B型血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各4例,O型血对照2例。获取供者肝脏和双肾后,留取肾动脉、肾静脉、肾组织、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和肝组织标本,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O血型抗原的含量和分布。 结果WB检测结果显示,同一供者不同部位ABO血型抗原含量并不一致。在同一个体内,A型抗原在肾组织和门静脉含量最高,在肾动脉含量最低;B型抗原在肝静脉及肾组织含量最高,在肾动脉、肾静脉及肝组织含量最低。不同个体之间,同一部位血型抗原含量差别也较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进一步发现血型抗原在肝、肾组织和血管中的分布与WB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血型、个体和器官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也可能会影响ABO血型不相容器官移植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83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LDN)的临床经验,探讨LDN的技术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我院施行的LDN 83例的临床资料,对各项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肾功能以及供者术后随访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82例LDN取得成功,1例因术中肾静脉损伤中转开放手术。除所取供肾静脉长度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长度及供者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者术后1、3、6月及1年时随访,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术前与术后1年SF-36量表中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DN安全、有效,是肾移植供肾手术的首选方法,右侧供肾手术可以取得与左侧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预防胆管损伤,提出一个新的腹腔镜下的解剖学标志"胆总管窗".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10日至2006年3月6日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60例,观察术中"胆总管窗"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统计"胆总管窗"的出现率,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水平、胆囊壁厚和炎症情况; 分析"胆总管窗"的出现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率采用χ2检验,均数采用t检验.结果 "胆总管窗"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下端,距十二指肠帽部上缘(0.50±0.25) cm,距胆囊管汇入部下方约(1.80±0.70) cm,呈纵向卵圆形,纵轴与胆总管走向一致,长轴约(1.20±0.60) cm,横轴约(0.45±0.30) cm."胆总管窗"的出现率为81.6%(49/60),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BMI、血脂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胆囊炎症明显、胆囊壁增厚时,则不容易观察到"胆总管窗"(P<0.05).结论 "胆总管窗"是一个不受人群因素影响的解剖结构,并能够很好地提示胆总管的走向和位置.术中以此窗为解剖学标记进行操作,将有助于减少腹腔镜下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成泽怡  黄中力  王莉 《四川医学》2018,39(9):1091-1092
<正>1临床资料患者,青年男性,主因"发现血压升高1+年"入院。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偶自测血压为160/100mmHg,就诊于当地医院,按"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后体检发现肌酐为900μmol/L,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脉搏:7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45/78mm 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浅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系统地评价抗人类白细胞抗原DP的供者特异性抗体(HLA-DP DSA)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关系,为临床改善肾移植患者和移植肾预后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HLA-DP DSA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文献,包括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13日。按提前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相关信息,并根据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进行此次Meta分析,共1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LA-DP DSA暴露组的肾移植患者产生排斥反应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暴露组[P<0.05,相对危险度(95%CI)=2.162(1.651~2.832)],纳入文献间不存在明显异质性(P=0.344,I 2%=9.8%),也无明显发表偏倚(P=0.089),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合并的结果较可靠、稳定。结论肾移植患者体内的HLA-DP DSA与移植肾排斥反应密切相关,HLA-DP基因的分型和抗体的检测对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都重要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膜后巨淋巴结增殖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30岁女性患者1例,因反复腹泻、右上腹胀2个月余,发现右侧腹膜后肿物20 d,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手术3个月后,复查腹部CT、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为巨淋巴结增殖症,透明血管型。术后3个月患者门诊随访,恢复良好,复查腹部CT未见肿物复发,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均无异常。结论该病较为少见,病因尚不明确,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活检,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且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后淋巴漏并非罕见,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受者的切口愈合,而且会导致淋巴囊肿形成,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淋巴漏的诊断和治疗现仍然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采用静脉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治疗肾移植后淋巴漏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肾移植后淋巴漏17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21~45岁,平均32.5岁.切口位于右侧髂窝者14例,位于左侧髂窝者3例.接受经腹腔镜切取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者15例,接受尸体肾移植者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外动脉端侧吻合,供肾静脉与受者的髂外静脉端侧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他克莫司(FK506)的大鼠体内短链脂肪酸(SCFA)的变化及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只SD大鼠分为FK506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FK506组给予每日皮下注射FK506(3 mg/kg)+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续4周;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的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续4周。给药期间每周测量2组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检测两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血液和粪便中的SCF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2、3、4周FK506组大鼠的相对体质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FK506组大鼠在给予葡萄糖后0、30、60 min时血糖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FK506组大鼠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FK506可导致大鼠血糖水平升高,这种升血糖的作用可能由大鼠粪便SCFA含量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9.
黄中力  林涛  解志远 《华西医学》2009,(10):2728-2729
目的:报道同卵双生子间肾移植效果,探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鉴定同卵双生子的方法以及术后随访。方法:个案报道结合文献综述。结果:手术获得成功。术后随访8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同卵双生间的肾移植安全有效,术后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也能维持移植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缓释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3例,给予高选择性a,受体阻断剂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缓释片0.2mg,每晚1次,连服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Ru)、前列腺体积、血压等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服药治疗,患者的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明显下降(P〈0.01),而MFR与AFR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体积及血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