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生理和病理性因素诱导的按自身设定程序进行的皱缩性细胞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气道粘膜和粘膜下层浸润着大量的免疫炎性细胞,且释放炎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和症状发作。目前哮喘的治疗大多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和消除由炎性介质所产生的效应为主。如果可以诱导免疫性细胞凋  相似文献   
2.
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1)是一种异四聚体结构,主要表面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多价抗原的与IgE交联时,受体就发生微聚集而激活,经蛋白激酶活化,磷脂酰肌醇水解,Ca^2+流动等信号传导过程,使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分泌细胞因子,表面粘了等生物学反应,参与过敏性炎症的形成,近年发现嗜权粒细胞,郎罕氏细胞,单核细胞也可表达这种肥体,与这些细胞的抗寄生虫感染,抗原提呈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肥大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单体之一.本文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肥大细胞系HMC-1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HMC-1细胞能自发地表达β1、β3型整合素和CD44,不表达β2型整合素,具有迅速粘附于鼠尾胶的能力,在粘附过程中细胞由圆形、椭圆形变成梭形、多极形.雷公藤红素与HMC-1细胞在粘附前或粘附后共育均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粘附和粘附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可下调粘附分子的表达.提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HMC-1细胞的粘附,这一作用与其抑制粘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的25例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59 (33~80)岁。25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2例为TFE3融合基因相关肾癌,1例部分肉瘤样变,25例患者均发生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评价其生存获益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1.0(2.5~24)个月,2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体人群ORR 36.0%,DCR 84.0%,9例患者部分缓解,12例患者病情稳定,4例患者疾病进展,中位PFS 12.7个月(95%置信区间:10.7~14.7),中位OS尚未达到。治疗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0%,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90%的不良反应为1~2级。  相似文献   
6.
社区医学教育是推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和保证。我们自2008年起构建了以上海新华医院为中心的儿童哮喘信息化管理平台和防治网络,以此为基础开展社区医学教育,从而提高了社区医生的哮喘综合诊治和管理水平,为社区医学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与目前常用的静脉激素及抗生素治疗方案相比,由泼尼松+阿奇霉素+妥洛特罗贴剂+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组成的联合降阶梯治疗方案对婴幼儿喘息具有更好的疗效。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作为联合降阶梯治疗方案组分之一的泼尼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0—12月来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喘息患儿,共计100例,随机分为泼尼松组和对照组各50例。泼尼松组用药方案:泼尼松0.5mg/(kg·d)×3d,每天1次晨顿服;阿奇霉素10mg/(kg·d)×3d,每天1次口服;妥洛特罗贴剂0.5mg/d(1贴)×7d;氯雷他定糖浆3mL/d×14d,每天1次口服;孟鲁司特钠4mg/d×14d,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除无泼尼松外,其他药物用法用量同泼尼松组。结果:(1)两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咳嗽、喘息、哮呜音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2)泼尼松组在治疗第3天咳嗽、哮呜音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程小剂量口服激素是婴幼儿喘息急性期联合降阶梯治疗方案的有效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白介素-13(IL-13)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2型辅助T细胞分泌的多效能细胞因子,可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IgE的合成,后者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作用而诱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急性发作.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婴幼儿的感染亦可有喘息出现,部分最终演变为哮喘.该文在IL-13和哮喘及RSV感染后喘息之间寻找其相关性,以探讨IL-13基因突变对哮喘及RSV感染后的喘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