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腹膜透析置管方式改进后的手术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148例(A组).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改良方式为:①耻骨联合正中点向上约为患者一横掌,正中线旁开1~2 cm为腹膜植入点;②过长网膜预先处理避免术后包裹,将腹膜切口水平2 cm以下部分予以结扎后切除;③引钢丝腹内段弯曲成135度弧形,从荷包口末端上翘沿前腹壁向下插入,至膀胱底部有阻力感后将导丝下压继续向前,待有落空感.荷包结扎后缝线末端提起再打结固定于内涤纶套外侧;④下至上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切勿在导管出处上方缝合前鞘,避免缝线张力引起导管末端翘起引起漂管;⑤用隧道针先向上直行约3~4cm再沿设计好隧道走形,模拟鹅颈管皮下段走形.另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ESRD患者采用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方式94例(B组)为对照组.观察腹膜透析置管成功术后1个月内:导管移位、导管阻塞、重新置管、腹透液渗漏等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及血性腹透液,腹膜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尿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置管方式改良后导管移位(漂管率)、导管阻塞、腹膜透析液渗漏较传统手术方式均有显著改善(P<0.05),使得由于手术技术原因引起的重新置管率显著降低(P<0.05);2组间血性透析液,腹膜炎,隧道炎,隧道外口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方法可提高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腹膜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62例(84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腹膜炎相关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结果84例次致病菌中培养阳性71例次,阳性率为84.50%,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9例次,革兰氏阴性菌18例次,混合菌感染2例次,真菌感染2例;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占51.85%,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占50.00%;真菌感染2例次,包括近平滑念珠菌1例及光滑念珠菌1例。革兰氏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41.67%,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5.56%、16.67%。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头孢唑啉因为耐药率高已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用药,推荐万古霉素代替头孢唑啉,并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作为腹膜炎的初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